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简介
抗日战争胜利后,遵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罗荣桓等率领山东军区部赴 东北,陈毅等率领新四军军部及第7师、第2师第4和第5旅、第4师第9旅、苏浙军区第2和第4纵队及苏中军区教导第1旅等部,由华中先后北上,执行巩固和发展山东解放区的任务。
留在华中的新四军部队,于1945年10月25日成立华中军区,张鼎丞任司令员,邓子恢任政治委员,粟裕、张爱萍任副司令员,谭震林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钟期光任政治部副主任,辖苏中、淮南两个军区及四个军分区,全部兵力约13.5万余人。同年11月10日,正式组成华中野战军,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刘先胜任参谋长,下辖第6纵队,第7纵队,第8纵队,第9纵队,全部兵力约4.7万余人。华中野战军在建制上属华中军区,在战略行动上受陈毅指挥。
1946年1月7日,遵照党中央的指示,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领导机关,新四军军长陈毅兼山东军区司令员,新四军政委饶漱石兼山东军区政委。山东军区辖滨海、鲁中、鲁南、胶东、渤海等五个二级军区,全部兵力约20万人。与此同时,组成山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黎玉任政委,辖第1纵队(含第1、第2、第3旅),第2纵队(含第4、第5、第6旅),第7 师(含第19、第20、第21旅),第8师(含三个团),总兵力约7.4 万余人。
1947年第一季度,山东与华中我军进行统一整编,撤销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军区、华中野战军,组成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华东军区以陈毅为司令员,饶漱石为政委,辖鲁南、鲁中、胶东、渤海、苏北、苏中等六个军区及滨海分区和东江纵队,共约36.6万余人。
华东野战军以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治委员,陈士榘为参谋长,唐亮为政治部主任。辖第1纵队(含第1、第2、第3师和独立师),第2纵队(含第4、第5、第6师),第3纵队(含第7、第8、第9师),第4纵队(含第10、第11、第12师),第6纵队(含第16、第17、第18师),第7纵队(含第19、第20、第21师),第8纵队(含第22、第23、第24师),第9纵队(含第25、第26、第27 师),第10纵队(含第28、第29师),特种兵纵队。
另外,原华中野战军第7纵队改为第11纵队,兼苏中军区(辖第31、第32旅和三个军分区),第10纵队与苏北军区一部合编成第12纵队,兼苏北军区(辖第34、第35旅和三个军分区)。整编后,华东野战军约有27.5万余人(不包括第11、第12纵队)。1947年8月,新组建第13纵队,1948年2月,又新组建渤海纵队,东江纵队北撤后改称两广纵队,也归入华野建制。至1948年5月,华东野战军36万余人,华东军区部队38万余人。1949年2月,遵照中央军委的统一命令,华东野战军正式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为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谭震林为第一副政治委员,张震为参谋长,唐亮为政治部主任。辖4个兵团和1个特种兵纵队。这时,华东军区约42万人,第三野战军约58万余人。至1949年12月,第三野战军发展到82.5万余人。
可见,与西北、中原野战军不同的是,华东野战军主要是纵队辖师,一般每个纵队下辖3个师,少数是4个师或2个师,而由华中野战军整编来的第11、第12纵队则还是辖旅,而且是2旅编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各纵队
1纵
2纵
3纵
4纵
6纵
7纵
8纵
9纵
10纵
11纵
12纵
13纵
鲁中南纵队
鲁中南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