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乒赛简介
设立背景
1926年12月,在国际乒联正式成立的同时,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举行。实力雄厚的匈牙利队获得了当时所设的男子团体、男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单打和混合双打5个项目的全部冠军。1928年举行的第二届世乒赛增设女子双打比赛,1933年举行的第八届世乒赛又增设了女子团体比赛。1928年至1939年、1947年至1957年, 世乒赛每年举行一次。从1959年的第二十五届开始改为每两年举行一次。2003年第47届世乒赛开始,国际乒联决定把单项赛和团体赛分开进行。
前八届未设女子团体赛,第二届开始有女子双打比赛。从第一届世乒赛到1951年的第十八届世乒赛,欧洲运动员占有绝对优势,获得了绝大多数冠军。加上后来夺得的冠军,匈牙利队获得的冠军总数为73个,其中有9个是与其他国家的选手合作夺得的。从1959年容国团为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到第五十一届(2011年单项)世乒赛结束,中国共获得122.5个世乒赛冠军,已经大大超过第二名匈牙利队的68.5个和第三名日本队的47个。
国际乒联的最高权力机构为全体代表大会。代表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并于同时同地举办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至1995年,国际乒联已从成立时的9个会员协会发展到168个。未经国际乒联允许,任何乒乓球比赛不能用“世界”称号。
发展历史
1926年1月,在德国柏林举行了一次国际乒乓球赛,共有9个国家的64名男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在比赛同时召开的参加国代表会议上,在德国勒赫曼博士的倡议下,决定举办欧洲乒乓锦标赛(即后来的世乓赛)并建议成立国际乒联。同年12月,国际乒联正式成立,并把在伦敦举行的欧洲锦标赛命名 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当时的比赛没有秩序册,所有参赛选手必须呆在现场,由裁判员随叫随到进行比赛。运动员随意着装,有穿长裙的、长裤的,有打领带穿皮鞋的,门票免费。当时英国的《泰晤士报》对决赛做了报道并给予好评。
此后几十年的时间里,世界乒乓球运动及其世界锦标赛经历了几个重大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26~1951年):欧洲乒乓球运动的鼎盛时期 1926至1951年共举行了18届世乒赛。这一阶段,欧洲队占绝对优势。
在这期间,规则的改变和器材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技术的发展。如球台由4.8尺长增至5尺,球网由6.5寸高降为6寸,球从软球改为硬球。对比赛时间也做出规定:一场三局两胜的单打,不得超过1小时,五局三胜的比赛不得超过1小时45分钟,禁止用手指旋转球的那卡尔式发球。
第二阶段(1952~1959年):日本队震动世界乒坛
第三阶段(1959~1969年):中国队崛起,朝鲜队崭露头角
第四阶段(1971~1979年):欧洲队复兴,中国队重整旗鼓
第五阶段(1981~1988年):中国队攀上世界高峰,演变成“中国打世界”的局面
第六阶段(1991年~ ):“世界打中国”成绩卓著,欧洲队领先5~6年。中国队走出低谷,重攀高峰。
2015年世乒赛
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苏州圆满闭幕。中国选手获得男子单打、女子单打、男子双打、女子双打冠军,混合双打冠军也被中韩跨协会组合收入囊中。
男单、女单项目,中国队均包揽四强,马龙、丁宁分获冠军。男双、女双项目,均由两对中国组合会师决赛,张继科和许昕、刘诗雯和朱雨玲最终捧杯。在混双项目上,中韩组合许昕和梁夏银夺冠,这也是自1977年以来跨协会组合首次登顶世乒赛。
2015世乒赛的黑马
赛前看来,方博挺进16强就算完成了任务,毕竟他在1/8决赛遭遇2号种子许昕,没想到的是,方博不仅爆冷击败了许昕,在半决赛又以4-1淘汰了大满贯得主张继科,在决赛当中也给马龙制造了很大的冲击,获得银牌,被誉为本届的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