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l(false) 乌尔姆战役|乌尔姆战役背景|乌尔姆战役经过|乌尔姆战役点评_西陆网
首页 >  专题 >  乌尔姆战役

乌尔姆战役

1805年,英国为解法军海上威胁,协同奥地利、俄罗斯等国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只得承认现实,把战争矛头重点指向大陆。10月,他率领大军团向第三次反法同盟的重要盟国--奥地利进军。

乌尔姆战役背景

1796年的第一次意大利战争,拿破仑以迅速击败皮埃蒙特和奥地利联军拉开战幕,的确是进攻战略的一大杰作。当时,皮奥联军的力量比他强大,他便在内线采取行动,先在两个结盟的敌手之间打进一个楔子,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各个击破。初战取胜之后,他便实施无情的追击,结果赢得了辉煌的胜利,尽管洛迪之战的胜利也许是不必要的。此后,当众寡悬殊而被迫采取守势时,他又乘奥军维尔姆泽部短暂分兵之机,迅速转入进攻。这样就使他在8月初赢得了卡斯蒂利奥内大捷。9月,再次对败敌穷追不舍又使他赢得了巴萨诺之战的胜利。而阿尔科拉防御战则是靠熟练地机动预备师而取胜的。

1797年的胜利同样引人注目。战役在隆冬开始,先是防御战,打得非常艰苦。由于在利沃里实施了出色的战术性反击,结果赢得了胜利的桂冠,紧接着把战略目标又急骤地转移到曼图亚。此后,他长驱四百英里把胜利的意大利军团带到了距敌国首都不到一百英里的地方。

1798年对埃及的远征是在完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的。敌人的战术训练和装备固然停留在中世纪水平,但在干燥气候中进行沙漠战却异常艰苦,这就要求在组织、训练和战术上及时采取应变措施,而拿破仑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他对官兵们的精神感召力也是非凡的,他以必胜的信念激励着他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诚然,部队在亚历山大港登陆的组织工作很糟,如果与他对阵的是一支有战斗力的欧洲敌军,那他必将一败涂地。其后,治理所征服的东方国家无疑发挥了拿破仑的组织才能,并为他后来治理法国这个更大的任务作好了准备。不过,他向阿克盲目冒进却是一个战略错误,因而也受到了失败的惩罚。

1800年的马伦哥会战,作为一次战略机动,虽然构思十分出色,但由于侦察疏忽和战术计划失误几乎导致失败。这次决战暴露了拿破仑的领导能力也有失常的时候。他本来是输定了的,因为他没有保留能影响战局的战术预备队,其第一线步兵也缺乏适当的炮兵支援,他也没有保留任何骑兵预备队用于乘胜追击扩张结果。马伦哥之战纯属侥幸取胜,这主要是由于敌手无能而取得的。拿破仑对于马伦哥会战的指导,远不如他过去在意大利战役中所表现的那样果断和善于机变。

乌尔姆战役经过

10月6—8日,贝尔纳多特军、马尔蒙军和巴伐利亚军强渡过多瑙河,重创奥军右翼金迈尔将军所部(2万人)和前来增援的奥芬贝格将军所部(6000人),尔后作为对付俄军进攻的掩护部队向慕尼黑推进。达武军、苏尔特军、 拉纳军和缪拉骑兵部队由东北和南面纵深迂回麦克军团主力,切断了奥军向维也纳和蒂罗尔退却的道路。10月14—15日,法军在内伊第6军配合下完成了对乌尔姆地域奥军的合围。10月10—12日,麦克试图向波希米亚(捷克)突围不成,遂于10月20日投降。库图佐夫巧妙撤走俄军,避免了这次失败。在乌尔姆战役中,奥军损失约5万人,法军损失6000人。

乌尔姆战役点评

此战已作为采取纵深迂回机动以切断敌人与其后方的联系并迫使其转换正面作战的范例载入军事学术史。拿破仑不是通过总决战取胜,而是在与奥军各分散的军多次战斗中取胜的。拿破仑军队表现出善于机动的高超艺术。麦克则将军队分散于广阔地域,缺乏可靠的侧翼保障,而且没有进行积极的侦察。交战过程中,麦克优柔寡断,对军队指挥不当(奥军先后9次改变作战计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