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摩战争简介
西班牙为侵占北摩洛哥于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数次战争。
西摩战争过程
1884—1885年,西军占领里奥德奥罗港,此港后来成为殖民地行政中心,原名未变。北摩洛哥里夫各部族奋起反抗西班牙殖民军。西班牙于1891、1893、1897年同这些部族进行过多次战争。随着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的过渡,欧洲列强加紧在摩洛哥的殖民扩张,这种扩张是在帝国主义强盗(主要是法国、西班牙和德国)之间激烈角逐中进行的。殖民主义列强曾派大批军队同摩洛哥作战,其中包括4万人的西班牙远征军。
1909年,摩洛哥里夫地区各部族(柏柏尔族)曾多次重创西班牙殖民军,但未能阻止他们扩张。
1910年,西班牙殖民军占领摩洛哥西北部大西洋沿岸的阿拉伊什(今拉腊什)和凯比尔堡。根据1912年签订的法摩条约和法西条约,摩洛哥沦为法国保护国,而1912年11月,西班牙在摩洛哥领土上建立了一个保护区。丹吉尔及其周围地区被划为国际共管区。但是,摩洛哥人民民族解放斗争的高涨,成为西班牙与法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共同划定保护区的严重障碍。
1918年底,西班牙殖民军制订“绥靖”计划,先征服保护区西半部的安杰拉和吉巴勒两部族,尔后对里夫地区实施向心突击。为此,占领军增至6.3万人。
1921年春末,西军包围西部起义军主力。但是,由于里夫各部族展开的游击战争及西班牙远征军(2万人)在安瓦勒(1921年7月21—26日)和蒙特阿鲁伊特两战役(8月5—6日)中连续失利,西军指挥部不得不把主要兵力集中起来,坚守东部阵地。
1921年9月里夫各部族在东部地区成立以阿卜杜勒·克里姆为首的里夫共和国。共和国军队(4—6.5万人)包括正规部队(6000—7000人,其中大部分是殖民军退伍老兵)和16—50岁男性公民组成的部落民军。里夫军的武器装备包括数百门(挺)火炮和机枪,基本上是战利品。军队特点是机动性强。在坚持进攻战术的同时,里夫军还善于运用诸如迂回和包围等机动样式,力求对敌部(分)队结合部实施突击,并经常袭击敌军后方。截至1923年4月,西军人数达14万人。
1924年6月,里夫军转入进攻,并于11月底将全部占领军从共和国腹地赶出国土。西班牙独裁者普利莫·德里维拉将军统率的16万占领军损失惨重(伤亡和被俘2.7万余人),处于全军覆没的边缘。尽管西军指挥部动用了飞机(山地战历史上第一次)、装甲汽车和大量海军兵力,但在东西各部族不断加强团结的情况下,战局并未好转。西班牙已无力将战争继续下去。里夫共和国的声势几乎传遍西班牙在摩洛哥的整个保护区。法帝国主义深怕里夫共和国得到巩固和摩洛哥法国保护区以及北非其它殖民地各部族受其影响,遂于1924年5月开始入侵共和国南部地区。
1925年4月,里夫军对法国占领军发起进攻,在格扎瓦和桑哈贾两部族起义军协助下,将战争推向法国保护区。法军虽拥兵10万,并装备有重炮、坦克和飞机,但损失惨重,被迫后撤。在这种形势下,西法两国于1925年6—7月间在马德里举行了谈判,双方达成封锁摩洛哥海岸和对里夫共和国联合作战的协议。法国远征军兵力增至32.5万人(包括土著辅助部队)。西班牙占领军的兵力为14万人。敌军在两个战场上均占绝对优势,殖民军实行“焦土”政策造成各起义部族人力物力资源枯竭,加之部分封建上层分子背叛,迫使里夫军于1925年9月底退回到1924年的阵地。尔后,西班牙登陆兵(18500人)在胡塞马(阿卢塞马斯)地域登陆,占领了共和国首都艾季迪尔城。共和国在这种困难情况下,继续英勇抗战,拒绝了英国政府通过暗中调停而强加给它的旨在巩固殖民统治的“自治”。
1926年5月,法西联军在克尔特河地域转入进攻,合围了里夫军主要集团,并对其总部(塔尔吉斯特城)实施突击。里夫军被分割成几部,遂于5月27日停止抵抗。阿卜杜勒·克里姆被俘,后被流放留尼汪岛。然而,武装斗争在很多地区继续进行。直到1934年武装斗争的最后根据地才被摧毁。
西摩战争点评
里夫共和国对西法殖民联军进行的多年战争,是当时民族解放运动的重大事件。在军事学术方面,正如伏龙芝所指出的,西摩战争表明,人数少装备差的军队在山地沙漠地对正规军大兵团作战,采用机动灵活和坚决果敢的游击战战术,是行之有效的。里夫人民进行的战争,以其革命武装斗争的经验丰富了北非人民的解放运动。里夫人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是社会矛盾尖锐,各部族分散孤立,起义带有局部性质,以及法西斯帝国主义在军事上占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