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l(false) 皖南事变|皖南事变简介|皖南事变真相|皖南事变烈士陵园_西陆网
首页 >  专题 >  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

皖南事变,又称为新四军事件,是指发生于民国30年(1941年)1月4日-1月14日,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辖下的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部队与新四军之间的一次冲突事件。事件中,新四军所属军部兵力与皖南部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一般认为,此事件起因为此前黄桥事件,是国民政府对黄桥事件的报复行动。

皖南事变简介

抗战爆发后,毛泽东坚持要求部下“不受国民党的限制,超越国民党所能允许的范围,不要别人委任,不靠上级发饷,独立自主地放手地扩大军队,坚决地建立根据地”,国共军队冲突不断,最终导致1940年10月4日的黄桥事件。为避免双方接触继续冲突,从维护抗战大局出发,1940年10月19日,何应钦、白崇禧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名义,强令新四军、八路军必须在一个月内全部撤到旧黄河河道以北之冀察两省和晋东北及冀鲁交界地区;中国共产党对此予以严词拒绝,仅答应将皖南新四军撤到长江以北,但一直拖延时间。国民党第三战区最初允许皖南新四军采取东进、再从苏南北渡长江的路线。但1940年11月29日,苏北刘少奇指挥八路军新四军发动进攻韩德勤余部的曹甸战役,国民党方面大为恼怒,转而拒绝皖南新四军东进从苏南渡江的方案(怕皖南新四军与苏北新四军会合后再打韩德勤),重新命令皖南新四军必须直接原地北上,从安徽铜陵、繁昌间北渡长江,并延长最后期限至1940年12月31日。但中共方面认为国民党规定的直接北渡方案是阴谋,皖南新四军最终坚持走东进再由苏南北渡的路线。1941年1月4日,在超过国民政府规定的最后期限4天后,新四军军部及所属支队9000多人由云岭出发向南移动,违抗国民政府12月下达的必须原地直接北上、由安徽繁昌、铜陵北渡的命令,欲向南绕道再东进由苏南渡江;6日,行至皖南泾县茂林时,与国军第40师发生冲突,随后第三战区国军将其包围;新四军奋战七昼夜,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被俘或牺牲;叶挺与国军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其副官刘厚总杀害。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愤然写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题词。

皖南事变项英遭战友背叛 多年后叛徒暴露被处决


周恩来与项英(左)、叶挺(右)合影。

叶挺将军被敌扣押后,反动派施展各种卑劣伎俩对他进行威逼利诱。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出面设宴,以“至交”的身份对叶挺进行所谓“忠告”:“你现在又不是共产党员,我们可以好好共事。”表示只要叶挺发表一个宣言,马上就“以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地位相屈,合作抗日”。叶挺同志大义凛然厉声斥责:“请你们把这一套收起来吧!今天是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叶挺一向力主抗日,别无他念。可是你们却反复无常,不顾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诺言。悍然陷害新四军。‘合作抗日’这4个字,亏你说得出口!……叶挺头可断,血可流,志不可屈!”

“皖南事变”3个团级叛徒的人生结局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四千将士被俘,其中有极少数人叛变。赵凌波、赵希仲、刘厚总这3个团级干部的叛变,给新四军造成极大的破坏。他们最终得到应有的下场。

赵凌波:押解途中逃跑被枪毙

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北移时,赵凌波任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在事变中被俘叛变。绥靖指挥部成立后,赵凌波当上反共副专员,紧跟该部在安徽繁昌中共游击队活动的边缘地区,专门从事策划清剿活动。新四军七师师部派侦察参谋李务本率侦察员化装成便衣,想设法活捉赵凌波。

“皖南事变”中三个叛变者的结局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九千将士,其中两千余人突出重围,两千余人战死,一千余人失散、失踪,四千余人被俘。被俘的将士分别被关押在江西上饶集中营、江西铅山等地。在被俘的人员中,有极少数人由于对中共失去信心,被俘后叛变、变节。而赵凌波、赵希仲、刘厚总这三个团级干部的叛变,则给新四军造成极大的破坏。最终,这三个叛徒也得到应有的下场。

新四军干部未婚妻皖南事变中遭强奸 后在集中营被活埋

核心提示:被捕以后呢这个在集中营,中途被俘的时候也被强奸过……1942年6月,日军打过浙赣线,上饶集中营被迫往福建迁移,由于施奇体弱多病且无法行走,国民党将她活埋。后来据施奇的战友们回忆,从来到上饶集中营到最后牺牲,她用的名字一直是周林,以示自己永远不忘与周山的山林之盟。

凤凰卫视9月21日《我的中国心》,以下为文字实录:

史海钩沉:“皖南事变”中三个叛变者的最终结局

皖南事变中,新四军九千将士,其中两千余人突出重围,两千余人战死,一千余人失散、失踪,四千余人被俘。被俘的将士分别被关押在江西上饶集中营、江西铅山等地。在被俘的人员中,有极少数人由于对中共失去信心,被俘后叛变、变节。而赵凌波、赵希仲、刘厚总这三个团级干部的叛变,则给新四军造成极大的破坏。最终,这三个叛徒也得到应有的下场。

皖南事变真相

中共中央对形势发展的前途以及影响它的各种力量作出 冷静的分析,提出打退国民党顽固派进攻的正确方针。要求江北部队暂时免调;对皖南方面,决定让步,答应北移。11月9日,中共中央以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名义复电何应钦、白崇禧(即“佳电”),据实驳斥“皓电”的反共诬蔑和无理要求;同时表示,新四军驻皖南部队将开赴长江以北。12月8日,何应钦、白崇禧再电朱、彭、叶、项(即“齐电”),要求迅即将黄河以南八路军、新四军全部调赴黄河以北。12月9日,蒋介石发布命令:长江以南的新四军于12月31日前开到长江以北地区;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于1941年1月30日前开到黄河以北地区。12月10日,他又密令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等,调兵围歼新四军部队。

1941年1月4日,奉命北移的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从云岭驻地出发绕道北上。6日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突遭国民党军队七个师8万余人的包围袭击。新四军部队英勇奋战七昼夜,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除约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在和国民党谈判时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在突围中被叛徒杀害。1月17日,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宣布取消新四军番号,声称将把叶挺交付“军法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这一事变是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傍泾川,邻城区,环境优美,入口跨公路建有7米高石阙,形成壮观的入口空间。进入陵园,沿台阶行约30米,有一小型广场,正对面挡土墙上镶嵌叶飞题写“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字碑。从小广场右转,经50米长神道,拾级而上,通过两个石阙形成的神门,进入主碑纪念广场。广场由纪念碑、纪念廊、无名烈士墓等组成。从山顶俯视,纪念广场与外围的花圃组成一献给烈士的巨大花圈;从远处眺望,纪念廊和名人题字廊高低错落,形态各异,白色马头墙簇拥着巨大纪念碑身。碑高12.36米、宽27米,碑面镶邓小平“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题词。碑下方为一汉白玉雕刻的花环,环周白色纪念廊内,镌刻着新四军军歌及《皖南事变烈士纪念碑碑记》。碑后为无名烈士墓,墓室四壁钢筋水泥浇铸,中间为墓池,池中有洁白大理石石棺,池后是祭坛,坛上燃烧着常年不息的火焰,象征着先烈们革命精神永不熄灭。整个陵园庄严、肃穆、凝重。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