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山反“万人扫荡”作战简介
1943年下半年,日军为了支持太平洋战场和准备长期占领中国,发动打通广州、九龙铁路作战,首先占领广九铁路沿线的据点,然后扫荡东莞、宝安抗日根据地。11月11日,日军向广九铁路发动进攻,国民党军独立第9旅和徐东来支队逃跑,日军迅速占领广九铁路沿线据点。此后,日军集中力量扫荡东莞、宝安抗日根据地。日军以第57师团的两个联队及伪军第30师等部共9000余人,采用“铁壁合围”战术,扫荡大岭山抗日根据地,企图一举消灭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主力。18日,日伪军分3路向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发动扫荡。19日拂晓,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珠江队返回宝安途中,在莲花山与日伪军展开激战,毙日伪军10余人后进入大岭山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第3大队与日伪军在连平,百花洞、怀德地区展开激战,毙伤日伪军50余人后,亦进入大岭山区。日伪军迅速推进,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1000人围困在大岭山区。当日晚,第3大队和珠江队等部分路突围:第1路为珠江队,从水濂山突出包围圈,转移到杨西、大进埔地区;第2路为第3大队大部,从大雁塘、榕树界突出包围圈,转移到温塘地区;第3路为第3大队的1个中队,从张家山突出包围圈,转移到桥头、双岗地区。
在群众和民兵配合下,当晚20时,突围部队顺利转移到目的地。20日拂晓,日伪军在飞机掩护下向大岭山发动猛攻。日伪军占领大岭山区后,建立据点,设立伪政权和伪组织。日军主力于12月下旬撤出大岭山区,留下日军一部和伪军继续占领大岭山区。此战,抗日游击总队珠江队和第3大队歼灭日伪军60余人,保存了主力部队。
大岭山纪念碑
坐落在东莞市大岭山镇中心区大岭山公园内。为纪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大岭山牺牲的120多位烈士,大岭山人民公社委员会于1966年8月投资建造了总占地面积100平方米的大岭山革命烈士公墓。1983年10月,大岭山区公所拨款重修,扩建为大岭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总占地面积扩大到400平方米,由东莞市人民政府撰写碑文。
2001年8月,大岭山镇人民政府在建设大岭山公园的同时,再次拨款100多万元,拆旧重建,于2001年10月竣工。扩建后的纪念碑总占地面积2997平方米。碑柱与公墓、红棉树同在南北走向的一条轴线上。碑柱的正面对着烈士们当年战斗过的大岭山一带群山。碑柱高9.7米,主体骨架为钢筋混凝土,碑身用花岗岩石块围砌至顶。正南面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镏金大字,北面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字。碑柱底座北面为黑色大理石,上面刻着反映革命烈士事迹的碑文,其余三面均为反映大岭山军民在各个革命时期战斗场面的青石雕刻。
纪念碑园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采用水泥漏空砖,间种草坪;第二层用大理石铺地,周围是雕花的花岗岩石护栏;第三层为大理石铺地,周围也是雕花的花岗岩石护栏。原来水泥质半球形的烈士公墓现已用大理石铺砌,并修饰成光面,形如一座古墓。纪念碑周围均种上青松翠柏。1990年7月19日,在为原东江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将军举行骨灰撒灰仪式的地方,种上他生前喜爱的红棉树,与周围的青松相互映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