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l(false) 上高会战|上高会战简介|抗日铁军|罗卓英_西陆网
首页 >  专题 >  上高会战

上高会战

上高战役(日本称“锦江作战”或“鄱阳扫荡战”)是抗日战争中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一场战役,被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上高会战简介

在1941年3月下旬在江西上高战役中,中国军队顽强作战,打死打伤日军2.2万人,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

 

 “上高战役” 闻名中外,又称“锦江会战”。当时,日寇企图拔掉驻守在上高的中国军队第十九集团军这颗钉子,于元月份开始,盘踞在南昌的日军,陆续将派往鄂西及武汉的部队调返原驻地,并积极补充兵员,增加给养。

  

在国家危亡之际,国共合作展示了空前的民族大义,军民参战显示出深厚的战争伟力。据称,在当地中共地下党员上高县长黄贤良的策动和组织下,当时上高县有四分之一的百姓冒死支前,他们前送弹药给养,后运伤兵。正是有了上高民众的广泛参与,才有了“上高大捷”。这是正义的胜利,是历史留与后人弥足珍贵的战例经典。

抗日铁军

震惊中外的上高会战,是中国人民八年抗战中,战绩最为辉煌、并取得关键性胜利的著名战役之一。

1941年,日本法西斯分子为了尽快结束长达4年之久的侵华战争,丧心病狂地妄图一举消灭国民革命军精锐军队,通过“扫荡战”、三光政策”制造无人区,在政治和军事上造成白色恐怖,以达到迫蒋投降、使中国迅速沦为它的奴役国和战略后方,从而实现其抽兵南下、进一步侵略东南亚诸国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目的,以圆其“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3月5日-4月9日,日本侵略军集结第33师团、34师团和第20混成旅团共六万五千余重兵,在100余架飞机的狂轰和掩护下,兵分三路,从安义等地出发,孤注一掷,疯狂发动“鄱阳湖扫荡战”,企图消灭国民革命军王牌军队罗卓英所部的第19集团军、突破上高天险,从而达到罪恶目的。

以罗卓英将军为总司令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下辖第70军,49军,74军及第30集团军之72军、江西保安队近10万将士,在其内部中共地下党员和以黄贤度(合法身份为上高县长)为首的中共上高地下党的策动和密切配合以及上高民众的全力支持下(据史实记载:当时上高有四分之一的百姓冒死支前捐粮、运送给养、弹药、伤兵等,不少人还直接参战,这也是本次会战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数百里战线上,以上高为核心阵地,在以上高为中心的10多个县内,与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历经26天浴血奋战,国民革命军终于以牺牲9千余英烈为代价,取得了毙、伤日军2万4千余人、缴获无数武器弹药的“上高会战”大捷,彻底粉碎了日寇的如意美梦,取得了以劣胜优的辉煌胜利。上高会战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可与台儿庄大捷齐名的又一重大胜利。

上高会战还被誉为:是“抗战以来最精彩之战”、“开胜利之年胜利之先河”,受到了当局最高领导人的嘉奖和赞颂,李宗仁、蒋经国、何应钦等其他大批当局政要纷纷撰文予以表彰,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被罗卓英称之为“抗日铁军”,74军亦获得“飞虎旗”这个军队最高荣誉,张灵甫亦升任58师师长。随后,王耀武、张灵甫率部参加了常德会战、长衡会战,均取得辉煌战绩,后王耀武升任第四方面军司令,张灵甫升任国民革命军第74军军长。

上高会战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大大减轻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深重苦难,延缓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因而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上高县委、县人民政府重建抗日烈士陵园时,时任中国国防部部长的张爱萍上将,也欣然题写了“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匾额,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等著名抗日纪念场所,均将上高会战置于显要位置予以展示。

当年,《中央日报》等大量媒体纷纷重磅报捷,全国人民为之奔走相告、“举国腾欢”,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振奋了民族精神。

罗卓英

罗卓英(1896—1961),字尤青,国民党陆军上将。1896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7岁入乡塾读书,1914年毕业于该县官学,次年入大埔中学。1922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早年参加东征与北伐等役,由下级军官升至国军第11师师长及第18军军长,并积极参与江西剿共。抗日战争时期,率部先后参加了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南昌会战、上高会战、长沙会战、平满纳会战等重大战役,历任第十六军团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南京卫戍副司令长官、第九战区前敌总司令、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太平洋战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国民党最高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次长、青年军总监、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大会代表。抗战胜利后,被任命为广东省政府主席。1946年晋升为陆军上将。1947年8月赴沈阳,任东北行辕副主任(主任陈诚)。1948年2月,随陈诚离职南下,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协助陈诚经营台湾,改编整训败逃的国民党军队。金门战役初起,罗卓英正巧与胡琏从台北抵金门,原意以胡琏取代汤恩伯与李良荣;惟正值战事激烈进行,罗卓英以第18军老长官身分于旁督战,但未参与指挥。不久,长官公署撤销,改任台湾政权“总统府”战略顾问、国防研究院副主任等职。1961年11月6日,因患糖尿病逝于台北。其族人多随之迁往台湾,乡居屏东县。

决战上高——抗战中最精彩的保卫战

《决战上高——抗战中最精彩的保卫战》第二部分

上高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锦河中游,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曾记录上高形胜,认为该地“东西对峙……对势陡绝”。县扼赣西北要冲,历来为军事重镇。1939年南昌失陷后,国民革命军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携总部驻扎该县汗堂乡,上高这个战略重镇自此再度成为焦点,揭开了历史上新的一页。

决战上高:抗战中最精彩的保卫战

杜青所著的《决战上高——抗战中最精彩的保卫战》——国内首部全面讲述“上高会战”的纪实作品。

《决战上高——抗战中最精彩的保卫战》讲述:1941年,华北日军开始发动所谓的“鄱阳湖扫荡战”(我方称“上高会战”)。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以湘军精锐70军在第一二线逐次抵抗消耗日军,东北军精锐49军和刚刚晋升为国军四大主力之一的74军在第三阵地线严阵以待。该集团军以“磁铁战术”诱敌深入,最后凭借具有强大战力的王牌74军坚守上高,重挫日军两个半师团,保证了上高寸土未失。本次战役被时任军令部部长的何应钦等高官誉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次大捷。杜青所著的《决战上高——抗战中最精彩的保卫战》——国内首部全面描写上高会战的纪实性作品,讲述抗战中最精彩的保卫战!讲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伟大战役,蒋介石称其为“空前胜利”,白崇禧称其“创造战例”,何应钦称其为“开战以来,最精彩一战”,媒体评论其为“媲美台儿庄战役的伟大胜利”。是抗战诸多反扫荡战中最精彩的战役之一。杜青,专职军旅作家,1975年生于江西上高,毕业于南昌大学。随后在32430部队服役,任职于江西赣西晚报近六载,先后担任记者、编辑、上高记者站站长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