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口抗登陆作战简介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7月到1945年5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海军在福建闽江口地区抗击日军登陆进攻的防御作战。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海军马尾要港司令部奉命构筑闽江口阻塞线,确保马江、长门地区。成立闽口要塞,下辖礼台、电光山、划鳅、烟台山、金牌石,北岸、崖石共7个炮台和1个鱼雷台,装备要塞炮37门、鱼雷发射管2座。后又增设红山、东岐、牛道山、獭山临时炮台。以陆战队第2独立旅第4团组织防御和掩护。炮舰“楚泰”、“抚宁”、“正宁”、“肃宁”号担任海上巡逻、警戒。由马尾要港司令李世甲统一指挥。同时拆除芭蕉尾至马尾之间全部航行标志。
1937年9月3日起,征用商轮“靖安”号和缉私船等12艘、大型帆船35艘、其他船只10余艘,装载沙石在闽江口外福斗岛(亦名熨斗岛,今名粗芦岛)至壶江岛之间主要航道上沉船阻塞,并附以石块200万立方,在长门航道填筑55个石挡,乌猪港填筑14个石档,梅花白头的屿港填筑92个石档,加强阻塞。10月11日,征用商船1艘沉塞于福州。
1938年5月23日起,先后在福斗、梅花、乌猪、长门等江面布设水雷120余枚。31日至6月1日,日军大批飞机轮番对闽江口阻塞线进行突袭破坏,“抚宁”、“正宁”、“肃宁”艇相继被炸沉;“楚泰”舰被炸伤后,拖进乌龙江,拆卸舰炮,构筑红山临时炮台。海军驻马尾各机关、造船所、练营、医院均遭炮击、轰炸,损失严重。
1939年6月27日,日军攻占闽江口的川石岛,并在沙埕、福鼎湾布雷,实施反封锁,被中国海军扫除;后日军以川石岛为依托,炮击福斗岛,在中国军队水陆联防的坚决抗击下,日军进攻企图受挫。
1940年3月11日,日军大型汽艇1艘在芭蕉尾被中国海军炮台击沉。以后双方处于相持状态。
1941年4月18日,日本海军第2遣支舰队在马祖附近海域集结航空母舰2艘和其他舰艇20余艘,汽船、帆船100余艘,出动舰载机轮番轰炸连江、福州、长乐和闽江口两侧地区。19日凌晨,在舰炮、飞机掩护下,日军先后攻占福斗、琅岐两岛,日军主力在连江镇、海筱埕和长乐、漳港登陆,两侧迂回进攻中国炮台,马尾四面受敌。20日,日军攻占福州。21日,中国海军被迫突围,自毁炮台、造船所、弹药库,自沉“楚泰”舰。9月1日,日军从福州撤退,中国海军陆战队于10月5日至6日,收复马尾、长门地区。10日,收复闽江口的琅岐、福斗、川石诸岛。
1944年9月28日,日军避开闽口要塞,循第一次入侵路线,又在镇海筱埕登陆,4日再次攻占福州、马尾。中国海军被迫撤至福州周围继续作战,使用水雷在闽江下游袭击日舰船。
1945年5月28日,再度协同陆军收复福州、马尾和长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