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察冀1941年秋季反扫荡战役简介
1941年,日军为将华北地区变成其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兵站基地,加紧对各抗日根据地的分割、蚕食和扫荡。8月中旬,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调集日军第21、第26、第34、第36、第41、第110等6个师团和第2、第3、第4、第8、第9、第15等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及伪军共7万余人,在飞行团配合下,采取铁壁合围、分区扫荡、梳篦清剿、辗转抉剔等战术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之北岳区、平西区(今北京西部)实行毁灭性大扫荡(号称“百万大战”),企图以优势兵力摧毁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山区根据地,歼灭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主力。
聂荣臻指挥晋察冀1941年秋季反扫荡战役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指挥军区所属部队4万余人和广大民兵,采取内线与外线密切结合的作战方针,广泛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反击日伪军的扫荡。反扫荡战役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8月14日至9月6日,日军企图寻找晋察冀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进行决战。14日,日军第26、第41师团和独立混成第3、第9、第4旅团各一部共2万余人,分别从山西省灵丘县、五台县、盂县出动,加强晋冀两省边界之上寨、高洪口、上社、娘子关等封锁线。同时,日军第21、第33、第110师团各一部,分别向晋察冀军区平北军分区和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佯动。23日,佯动日军突然掉转进攻方向,在独立第15、第8、第2混成旅团各一部的配合下,分别从房山、保定、石家庄、井陉等地出动,合击位于北岳区的晋察冀军区第1、第2、第4军分区部队和平西区冀热察挺进军。为避开日军锋芒,军区抽调一部兵力,以营连为单位与民兵结合,在内线展开地雷战、麻雀战,迟滞、消耗日伪军;各军分区机关和主力部队则相继跳出合围圈,转至外线作战,破坏日伪军交通运输线,袭击日伪军守备薄弱的据点。31日,日伪军6000余人向平西地区合围,挺进军已先期转移,日军合围扑空。9月1日,日伪军2万余人向阜平地区猛扑,将晋察冀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和部队一部共8000余人包围于阜平以北雷堡地区。军区当夜派出一支50余人的小分队,携带电台,进至阜平城东北之台峪镇,故意暴露,吸引日伪军。翌日,各路日伪军扑向台峪。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乘机跳出合围圈,安全转移至常家渠地区。为配合晋察冀军区反扫荡战役,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第129师、晋绥军区第120师和冀中军区部队根据八路军总部命令,相继对日伪军发起进攻,先后攻克沙河、南和等5座县城和宁武、忻口车站,一度中断了日军铁路交通,迫使其抽兵回援。
第二阶段,9月7日至25日,盘踞在根据地中心区蓬头、阜平、陈庄等地区的日伪军2.7万余人,分散进行抉剔清剿,大肆烧杀抢掠,在曲阳县沟里村、平山县东西黄泥村等地制造了杀害群众600余人的惨案。晋察冀军区部队以主力一部协同民兵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掩护群众转移。同时适时集中主力在古玉树、焦家瑙、王家坪、狼牙山等地,连续打击清剿的日伪军,迫使其全线撤退。
第三阶段,9月26日至10月16日,日伪军开始全线撤退,军区部队乘胜追击。至10月16日,反扫荡战役结束。
此役历时2个多月,八路军和民兵、游击队共作战814次,毙伤日伪军5500余人,粉碎了日伪军围歼晋察冀军区部队主力和摧毁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企图。作战中,八路军等抗日武装伤亡5900余人,群众伤亡6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