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区1942年秋季反扫荡战役简介
中国共产党晋察冀分局第13(冀东)地委、晋察冀军区第13(冀东)军分区部队,为避免与日伪军决战,将主力第11、第13团先机转移到日伪军侧后热(河)南、滦(河)东等地打击与牵制日伪军,开辟新区;留第12团主力一部配合地方武装与日伪军周旋。
日伪军发现八路军冀东主力部队外转后,即以绝对优势兵力轮番出击,并驱使从当地、山东、冀中抓来的20万名民夫,于10月中旬在长城内外构成三道封锁线,先切断长城内外的联系,然后在抗日基本区挖壕、筑碉堡,实行分割、封锁。留在基本区的抗日部队和游击队,坚持斗争,打击日伪军。10月间,丰(润)玉(田)遵(化)和丰玉宁(河)联合县游击总队,相机突入宁河县境,攻克日伪军据点板桥。蓟(县)宝(坻)三(河)联合县地方武装第2、第4大队,在宁河七区水地与日军100多人遭遇,击毙其30多人,小部队游击战虽然打击和袭扰日伪军。日伪军凭借绝对优势兵力,并强迫20万名民夫挖沟筑碉,到年底,挖成贯穿全冀东地区的主要封锁沟10道,封锁沟深3米,宽5米,共毁良田684.4万余亩。在封锁沟和公路线上,三里一碉,五里一堡,每碉派两个班至1个连兵力驻守。冀东地区被日伪军分割成很多细碎的小块,遭到日伪军严密封锁。在此情况下,地方武装又从基本区退出一部,坚持基本区的斗争愈加困难。转移至长城北承德地区活动的部队,11、12两月,对驻长城沿线日伪军发动一次小型攻势,先后攻克上峪车站、杨家黄岭、双宝镇等20个据点。其中,黄花川一战,毙日军田中大队长以下43人,俘日伪军100余人,缴轻机枪3挺、长短枪125支。同时,派精干武装潜入基本区,做恢复工作。
此役,八路军采取避免与日伪军决战的方针,八路军主力转移到外线,保存了有生力量,但抗日基本区为日伪军占领,使北宁铁路以北长城以南地区大部变为日伪军占领区或游游击区,冀东抗日根据地遭到严重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