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l(false) 97式抢救战车|97式抢救战车简介|97式抢救战车结构特点_西陆网
首页 >  专题 >  97式抢救战车

97式抢救战车

九七式中战车是日本八九式中战车的后继车,安装九七式57公厘短炮管,主要是用于支援步兵,反战车能力很弱。为了对抗盟军的战车,开发了新型的炮塔,炮塔安装一式47公厘口径长炮管,后来的一式中战车也是采用同样的武装。但是由于47公厘口径炮弹的重量太轻,导致动能流失的快,随着距离一远炮弹的穿透力就大幅降低。九七式中战车的装甲太过薄弱,最厚处不过30公厘厚,美制37公厘反战车炮能轻易贯穿。当九七式中战车在面对美军M4中战车时显得相当脆弱,M4中战车能在1000米处击破九七式中战车,而九七式中战车要在200米处才能贯穿M4中战车的正面装甲,因此处于一面倒的惨况。

97式抢救战车简介

97式中型坦克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最成功的一种坦克。日本在这以前有一种89式坦克,到了30年代中期,89式坦克的火力和机动性已明显落后于当时世界坦克的发展潮流。为此,日军参谋总部和工程部在1936年决定发展一种新式坦克。时值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之际,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急需大量战车投入战斗,于是采用了三菱重工的样车“奇哈”,左侧的三视图中就是这种“奇哈”坦克。日军将其定名为“97式中战车”(即97式中型坦克)。和89式一样,虽然名为中型坦克,但在今天来看,只能算是轻型坦克。不过各国的军事专家们仍然称它为中型坦克。为了战局的需要,日本人又对这种坦克进行了多次改进,其中有“一式中型坦克”,“三式中型坦克”以及“四式”和“五式”。97式中型坦克的总生产量约1500多辆。这种坦克广泛用于日本侵华战争,东南亚战争和太平洋岛屿的争夺战中。

97式抢救战车结构特点

97式中型坦克战斗全重15.3吨,乘员4人,车长和炮手位于炮塔内,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的右侧,机枪手位于驾驶员的左侧,炮塔位于车体纵向中心偏右的位置。主要武器为1门97式57毫米短身管火炮,可发射榴弹和穿甲弹,携弹量120发(榴弹80发、穿甲弹40发),其穿甲弹可以在1200米距离上击穿50毫米厚的钢质装甲。辅助武器为2挺97式7.7毫米重机枪,携弹量4035发,其中1挺为前置机枪,另1挺装在炮塔后部偏右的位置。  动力装置为1台功率为125千瓦的12缸风冷柴油机,位于车体后部;车辆最大速度38公里/小时,主动轮在前,动力需通过很长的传动轴才能传到车体前部的变速箱和并速器。车体每侧有6个中等直径的负重轮,第1和第6负重轮为独立的螺旋弹簧悬挂,第2-5负重轮每2个为一组要用平衡悬挂。车体和炮塔均为钢质装甲,采用柳接结构,最大厚度25毫米。车长5.516米、宽2.33米、高2.23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