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式轻战车简介
1939年5~9月间的苏日哈拉哈河之战(日方称为诺门坎事件),是95式轻型坦克首次参加的一次较大规模军事行动。这场战争以日本军队彻底失败而告终。苏联红军在朱可夫的指挥下,给日本侵略军当头一棒。日本不仅损兵折将,丢盔弃甲,更重要的是丢尽了颜面,以至于二战后日本人还在研究诺门坎事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会”,想找出日军惨败的原因。这次战争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二战中期日本不敢配合希特勒贸然北犯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首次参战的95式轻型坦克,倒是“蝎里虎子(壁虎)掀窗帘──露了一小手”,打了一个小胜仗。战争中期,日军第一战车联队,即安岗支队,作为增援部队疾驰援至哈拉哈河东岸。作为第一梯队的安岗支队第4战车团配属35辆95式轻型坦克、8辆89式中型坦克和5辆94式轻装甲车,以95式轻型坦克为主。
第4战车团前出到哈拉哈河东岸20千米处,在731高地附近集结;而苏军的主力则部署在哈拉哈河西岸,但东岸仍有部分苏联军队。当日军发现河东岸的苏军有撤退到西岸的迹象时,立即决定当夜偷袭东岸的苏军阵地。日军战车第一梯队以89式中型坦克为先锋,3个95式轻型坦克连分左、右、后呈菱形布置,迅速向苏军阵地进击。当夜,下了大雨,电闪雷鸣,划破夜空的闪电像探照灯一样将苏军阵地照得一清二楚,日军的坦克炮和机枪的命中率相当高;而苏军由于准备不足,一向逞威的120毫米榴弹炮,在日军的偷袭下失去了威风。这一仗打下来,日军共缴获了4门120毫米榴弹炮,击毁苏军坦克和装甲车10辆,而日军仅损失了1辆95式轻型坦克。
不过,这次日军的小胜,仅是一次成功的偷袭战。在日后坦克对坦克的较量中,小日本的95式和89式坦克都不是苏军BT快速坦克的对手,损失惨重。95式轻型坦克火力弱、防护性差的弱点暴露无遗。唯一值得日本自豪的是,95式轻型坦克的机动性还算不错。
95式轻战车“闪击战”
马来半岛“闪击战”,日本人称为“马来半岛电击战”,是二战中期日军和英军在马来半岛发生的一次重大战役。战役从1941年12月8日打响,日军在马来半岛北部泰国的宋卡和马来亚的哥打巴鲁强行登陆,以97式中型坦克和95式轻型坦克组成的机械化部队,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向南挺进700千米,一直打到新加坡。交战的结果,以英军帕西瓦尔中将率部投降而告终。 投入战斗的是,日军山下奉文上将指挥的第25集团军共11万人。担任突击任务的是第3战车集团(相当于坦克师的规模),辖4个战车团,坦克数量相当于诺门坎事件中坦克数量的一倍。而由帕西瓦尔中将指挥的英军兵力约9万人,但装甲车辆只有“布伦”装甲输送车一类,连97式中型坦克和95式轻型坦克也打不过,再加上英军指挥失当和士气低落,失败在所难免。
在对95式轻型坦克的评价上,参加马来半岛战役的日本战车兵认为:在和英国战车的对抗中“性能占优势,值得信赖”;“越野行驶能力很强”;经过保养维修,在行驶1 000千米以后,“一辆故障车也没有”,装备95式轻战车的战车第6团因此并命名为“维修保养之神”(整备之神样)。看来95式轻型坦克的机动性能和可靠性相当不错。
日本人写的战史中,对马来半岛“电击战”大吹特吹,称为堪与德军闪击波兰、闪击法比卢荷相媲美的“经典闪击战”,日军指挥官山下上将也被誉为“马来之虎”。顺便说一句,这个沾满东南亚人民鲜血的“猛将”──山下奉文上将,在七七卢沟桥事变时,在攻打南苑、廊坊、房山的战斗中,也充当了急先锋,并多次“讨伐”华北抗日根据地,对中国人民也欠下了血债。在二战结束后,山下奉文被菲律宾马尼拉军事法庭处以绞刑,落了个可悲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