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24直升机介绍
60 年代中,在首战即决战的闪电战思想指导下,苏军实行全面机械化,BMP-1 作为世界上第一种伴随坦克作战的步兵战斗车开始列装,将机械化步兵的火力、机动和防护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运兵直升机也在苏军中大量列装。米尔在 66 年就高瞻远瞩地意识到,苏军将需要“飞行的步兵战车”,用来快速输送突击分队,并为离机的步兵提供强大的近距离火力支援。
米尔的第一个方案和美国在越战战场上典型的 UH-1 十分相似,并列双座的座舱为飞行员提供良好的视界,宽大的机舱可以搭载 7-8 名士兵,两侧各有两个大舱门,但不是直升机上常用的滑门,而是上下分别开启,上半部有可供步枪向外射击的开孔,向外向上打开;下半部为整体的装甲舱门,为机舱提供防护,而且像登陆舰艏门一样,向两侧放下后,可以作步兵快速登机、离机的跳板。机头武器是一门固定的双管航炮,机舱顶部两侧的短翼下有武器挂架,可以挂载火箭和反坦克导弹。
米尔的设想在军方引起激烈争论,以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为首的实权在握的元老派坚决反对这种异端邪说,好在国防部第一副部长格列奇科大力支持这一新生事物,最终,专家组的意见是上马,米尔的设想在1967 年 3 月 29 日得到了准生证。 米-24采用的是单旋翼带尾桨布局,旋翼有5片玻璃钢桨叶,每片桨叶均装有调整片和电加热防冰装置。米-24机身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驾驶舱上半部随任务不同而有所不同。
米-24延续了米-8宽大的机身,有一个装8名步兵的运兵舱,这是米-24与AH-1为代表的西方武装直升机的重大差异。这一运兵舱使得米-24能先以自身火力压制地面敌军,然后迅速将步兵空投到特定区域,非常适合用于陆军部队协同空降作战。但这也使得米-24机体臃肿,比AH-1要硕大得多,飞行性能下降,被敌方命中的几率增大。
驾驶舱前部为平直防弹风挡玻璃,重要部位装有防护装甲。双发动机和双重的系统设计使米-24中弹后仍能安然返回基地,即使主齿轮箱油压降至零,直升机仍可再飞行15至20分钟,这足以使飞机脱离战场。
旋翼系统所有的动部件都是在米-8直升机动部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旋翼有5片桨叶,等弦长翼弦,翼型为NACA230。尾桨有3片桨叶。在最新的改进型上,尾桨均改装在尾斜梁的左侧。旋翼大梁为钛合金大梁,外面敷以玻璃钢蒙皮,中间填以蜂窝结构夹芯。旋翼桨毂为锻造后机械加工的钢制桨毂。旋翼为传统的全铰接式旋翼。桨叶大梁充有增压氮气,用以检查裂纹。每片桨叶都装有液压摆振阻尼器,平衡调整片和前缘防冰装置。标准的刹车装置。尾桨桨叶为铝合金桨叶.
飞机机身采用普通的全金属半硬壳式短舱尾梁结构,地板以上的机身前部随任务不同而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