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1.44战斗机简介
米格-1.44战斗机(俄语:Изделие МиГ1.44,英语:Mikoyan MiG-1.44),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研制采用部分隐身设计的双发单座战斗机,为俄罗斯第五代(相当于西方的第四代)。该机采用非常规的三角翼、双垂尾的鸭式气动布局和可调式S型进气道,机体大量采用了复合材料和可降低红外特征的技术,机身表面和进气道内也采用了吸波涂层。
米格-1.44战斗机是俄罗斯为与美国竞争第五代战斗机而研发的。1983年开始设计(设计代号1.42),1989年开始首架飞机组装(工程代号1.44),1991年苏联解体后,米高扬设计局因资金问题,只在1994年生产出一架Mig-1.44的技术验证机。(2006年,米高扬、苏霍伊、伊柳辛、伊尔库特和图波列夫合并成立“联合航空制造公司”),2000年2月29日首飞,只有1架技术验证机。
米格-1.44战斗机设计特点
气动设计:米格-1.44战斗机采用后四代水准的近距耦合鸭翼、无尾三角翼、机腹多波系可调进气道、双发、双垂尾的气动设计;主翼前缘后掠52°,有前缘机动襟翼,后缘平直,布置有襟翼和副翼;鸭翼前缘后掠58°,后缘后掠23°,鸭翼前缘根部设计有锯齿;带有垂直安定面的双垂尾外倾15°,安装在主翼向后延伸的尾撑上;尾撑末端和腹鳍都存在可动偏转翼面。
分得很开的双垂尾向外倾斜,既有利于隐身,也有利于避开鸭翼和边条引起的涡流。注意垂尾和发动机喷口之间的水平控制面,这可以用在在特别大迎角时依然保持横滚控制,上面的垂尾和下面的腹鳍可以把气流“兜”住,加强这两个控制面的作用 。
腹鳍的后半部是活动的控制面,也用来在特别大迎角时控制偏航。
隐身设计:其机体大量采用复合材料和综合红外特征控制技术,暴露在机腹的进气道采用独特的设计和吸波涂层。由于其机尾采用V形垂尾,垂直安定面外倾角大、面积小,提高了垂直尾翼的效能和隐身性能。此外,其机载武器可全部挂在机腹弹舱内,降低了回波面积。米格-1.44战斗机的座舱盖略显暗黄,采用了金属镀膜处理,用于遮挡住雷达波,使其不能进入座舱内。
动力设计: 米格-1.44战斗机采用前苏联留里卡-土星公司在AL-31F和AL-37发动机基础上研制的AL-41F发动机。该发动机可以保证米格-1.44战斗机做不加力长时间超音速巡航飞行,整机推重比高达11【前苏联军标】,最大加力推力175千牛,燃烧室出口温度达到了1910K,而且发控融合了推力矢量控制系统,采用俯仰偏转幅度-15°-15°、航向偏转范围-8°-8°的三维轴对称矢量推力喷管。其高空最大巡航速度达2.6马赫(2500公里/时),超音速航程达2000公里,亚音速航程超过4000公里。
武装设计: 米格-1.44战斗机可挂载包括射程400公里的KS-172高超音速超远程反预警机导弹和射程80公里的R-77M中程拦截导弹在内的俄军机载武器。在其舱内装满武器的同时,机上还保留一门30毫米机炮和12~14个外挂点,必要时可增大战斗载荷量,担负空中截击和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机上装有后视自卫雷达,与R-73后射型空空导弹配合使用,可对后方敌机实施导弹攻击。同时配备了“塔康”卫星导航系统,并配备了新型N-014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搜索距离达250—400千米。可同时跟踪20多个目标,并保证对6个以上目标同时进行超视距攻击,由此米格-1.44战斗机可充当空战指挥机,为其他战斗机指示目标,并对它们发射的导弹进行制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