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5运输机简介
机型配置 :运-5舱内有通风和加温装置,可对风挡玻璃加温防冰。舱罩两侧突出于机身,向下视界良好。带有系留环的货舱地板能承受1500千克的集中载荷。两侧装有10个简易座椅,壁上各有4个320毫米圆窗。在左侧11号和15号隔框间有一大货舱门,门上装有旅客登机门。货舱内部科进行不同改装。冷气系统可向起落架主轮刹车,或在当地面无气源时给起落架减震支柱或轮胎充气。螺旋桨也有防冰系统。飞机操纵系统为混合式机械操纵。机上电流为一台直流发电机和一个蓄电池。单相和三相交流电用变流器转换后提供给用电设备。机载设备包括航行仪表和通信导航设备。航行仪表有空速表、高度表、升降速度表、陀螺磁盘、陀螺半罗盘和地平仪。机上的通信设备有短波和超短波无线电电台。导航设备有自动无线电罗盘、超短波信标接收机、无线电高度表和机内通话器。
研发制造 : 试制的第一仗是工艺装备制造。运-5试制工装制造特点是项目多、任务重、周期短,重点是样板和型架。由于提前进行了工装标准件的制造和储备,减轻了试制的不少压力。木模样板车间从3月1日至5月30日完成了样板11352块。在加工机身外检和夹具样板时,想方设法解决了大尺寸钢板对焊后的平面度问题。型架车间从3月5日至8月30日共完成型架和标准工装143项。制造中使用了型架装配机、划线钻孔台,并使用快干水泥固定型架元件,使用甲醇水泥进行型面复制移形,使用了Theo-2秒读经纬仪,HA-1精密水平仪安装组合式型架。在应用这些方法制造过程中,车间工人和工艺员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如10米多长的机身型架梁在型架装配机上的移位安装问题,客货舱门的外形塑造问题,座舱骨架样件的制造问题等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进一步掌握了基准孔工作法,也提高了技术水平。零件制造中着重解决了座舱骨架变形和掌握发动机架的焊接技术。主要是改进焊接和校正方法,把有关参数记入工艺规程,从而保证了装配协调质量。部件装配是飞机试制的重要阶段,副总工艺师徐培麟、工艺科长徐贻庭带领装配组全体人员,深入生产现场解决装配铆接中发生的技术问题。
部装车间对关键部件、关键工序采取措施,专人负责。零件一到,生 产工人就不分昼夜争分夺秒进行装配;生产调度人员和型架车间工人全力以赴配套零件,抢修型架故障。前方后方配合紧密,促进了整个部件装配工作顺利进行。总装车间经过紧张而有秩序地工作,于1957年10月初总装出第一架作静力试验用的032002号运-5机。因320厂静力试验室和设备条件不具备,于10月10日将其发往沈阳,委托112厂进行静力试验。同时派静力试验室主任吴家粹等协同112厂静力试验室主任刘昌琼共同完成此项任务。试验工作从10月18日开始至11月27日顺利结束。112厂静力试验室对320厂首批静力试验做出了具有足够强度的符合使用条件的结论。
运-5运输机特殊任务
总理骨灰
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一架运-5型飞机,编号为7225,机翼上摆放着许多花环。在它前方的地面上,撒满了小白花。这架飞机就是当年播撒周恩来总理骨灰时使用的飞机。每年清明节,都有成群结队的青少年来到这里,缅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播撒过程
1976年1月14日19时,邓颖超同志亲自捧着周恩来总理的骨灰盒,到人民大会堂参加追悼会。追悼会后,又由邓颖超同志护送他的骨灰到通县机场(现通州区张家湾镇三间房军用机场)。
按照周恩来总理将自己的骨灰播撒在祖国江河大地的遗愿,1976年1月15日晚,由空军某部胥从焕机组驾驶一架经过改装的运-5型飞机,执行这项特殊的任务。经中共中央批准,委派治丧委员会的2名同志和周总理生前的警卫员张树迎、高振普代表邓颖超同志,在飞机上将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骨灰和鲜花花瓣撒向祖国的大地和江河。 周恩来总理骨灰播撒的路线是:北京通县机场——塘河口——密云水库——天津——山东北镇——通县机场。
总装出的032001架运-5机进行了工厂试飞和国家鉴定试飞。两项试飞的试飞员都是陈达礼。共飞行13次48个起落,空中飞行时间32小时。试飞结果证明,320厂试制的零批首架运-5机,其性能符合苏联资料所规定的要求。由主任委员王秉璋、副主任委员刘鼎、沈图等15人组成的运-5飞机国家临时鉴定委员会,对320厂试制的运-5飞机进行了全面鉴定。1957年12月23日,国家临时鉴定委员会鉴定结论认为,320厂试制的运-5飞机是合格的,可以进行成批生产。320厂试制运-5飞机获得了成功,而且比部局要求提前了一个季度。这是学习苏联经验与创新相结合的胜利,是自力更生走自己工艺发展道路的胜利,是飞机工厂互相支援大力协同的胜利。运-5飞机试制成功,标志着320厂飞机制造技术跨进了独立自主的新阶段。其决策和做法对后来机型试制和形成独具特色的工艺、工作风格和传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