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5轰炸机介绍
新中国建国之初,就面临抗美援朝的严重局面。中国在大批引进苏联米格-15等战斗机的同时,也引进了苏联的几型轰炸机,其中就有苏联刚刚装备不久的伊尔-28喷气式轰炸机。中国在抗美援朝作战和东部沿海作战中,都曾实际运用轰炸机配合支援陆军。中国空军首次在1955年1月18日发动的解放一江山的三军联合战役中使用了图-2和伊尔-28轰炸机,成功地掩护了登陆部队作战,有力打击了敌人的环岛防御工事和守军舰只。通过实战,中国军队高层意识到轰炸机的重要性,并开始规划中国国产第一代轰炸机。
中国政府曾计划获取苏联授权组装生产伊尔-28轰炸机,但在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后,无法获得全部技术资料,中国航空工业部门只能通过已经引进的伊尔-28,进行测绘、仿制和局部改进伊尔-28的设计。由于哈尔滨飞机厂有维修护理苏式轰炸机的经验,逐渐积累了相当的技术基础,中国航空工业管理部门将自行仿制伊尔-28的任务下达给了哈尔滨飞机制造厂,并将新机代号定为轰-5(H-5)。[4] 轰-5是中国首次研发的轻型喷气式轰炸机。在设计中,设计人员以苏联生产的伊尔-28为基础,根据中国航空工业的实际情况和使用部队的具体要求做了大量技术改进。
轰5 在伊尔-28 的基础上更改量达 40%,主要更改是:(一)将苏联原机两半扣合的结构改为普通结构,减重 110 公斤。(二)机载设备则尽量与当时同期仿制的新型轰6 轰炸机通用,如采用轰6 的尾炮塔,引起了机尾结构的一些变化。经过这些修改,轰5 的战术技术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除基本轰炸机外,轰5 还有鱼雷轰炸机、核弹投放机、HJ-5(轰教5)教练机和 HZ-5(轰侦5)、HD-5(轰电5)侦察、电子对抗机等机型 。
轰-5于1963年1月开始研制,1966年9月25日,首架轰-5在哈尔滨试飞成功。1967年4月,轰-5开始量产,随后装备部队。1984年,轰-5停产。轰-5基型衍生出了轰-5甲,加大了航程,减小了起降滑跑距离 。
轰-5轰炸机服役事件
实战运用
上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美国给台湾国民党空军装备了P-2V侦察机。P2V-7侦察机频繁在夜间入侵中国大陆,中国空军多次派战机升空拦截都告失效。嗣后中国空军研究采取“神灯”战术,即用轰-5在敌机前上方空投照明弹,将夜空中的P2-V侦察机照亮,米格-15战斗机在敌机后方尾随攻击。1964年6月11日夜,中国空军石振山机组驾驶轰-5飞机,实施“神灯”战术,配合中国海军航空兵四师中队长陈根发驾驶米格-15击落了国民党空军P-2V侦察机一架。
1968年12月27日,中国空军空十师一架轰-5核武器运载机,执行了核试验任务,成功地投下1枚原子弹 。
1974年1月20日,3架轰侦-5侦察机完成了对西沙群岛的空中照相任务 。
援助外国
1971年,中国经海运向罗马尼亚输出了首批总共4架轰-5散件,并由中、罗两国的技师在罗马尼亚巴库(Bacau)进行组装。该型机这后被送到第38搜索航空中队,罗马尼亚唯一的独立靶机单位服役。1974年,罗马尼亚又接收了第二批共8架轰-5。时隔5年,罗方又接收了第三批共2架轰教-5教练机。罗马尼亚空军除了拥有中国制造的轰-5/轰教-5外,还拥有苏联产的IL-28/IL-28R(侦察型)/IL-28T(反舰型),轰-5和IL-28在同一国服役颇为罕见。罗马尼亚空军只剩下轰-5能够继续飞行,执行侦察和拖靶任务 。
中国还将轰-5飞机用于军援贸易,其中罗马尼亚空军14架(轰-5飞机12架,轰教-5飞机2架),柬埔寨6架(轰-5飞机4架,轰教-5飞机2架),朝鲜20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