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尔依斯特”空空导弹介绍
该弹从80年代初前联邦德国引进生产美国的“响尾蛇”AIM-9L以来,联邦德国一直在对其进行改进,尤其是在90年代初德国统一之后对苏制米格-29与美制F-16的空战演练表明,装备“射手”AA-11导弹和与之配套使用的头盔瞄准具的米格-29,比装备“响尾蛇”AIM-9L的F-16在空战中始终占有明显的优势,而AA-11比AIM-9L在性能水平上则有更明显的优势。
为此,博登湖设备技术公司提出采用TELL公司的红外成像导引头,改装到“响尾蛇”AIM-9L上,但遭到德国空军的反对,其理由是“响尾蛇”AIM-9L的弹体尺寸和发动机推力有限,改装后的性能不可能超过AA-11导弹。在德国空军对近距空空导弹的现状和未来进行研究并对包括马特拉的“米卡”、美国的“响尾蛇”AIM-9X、拉斐尔的“怪蛇”4在内的多种新型导弹进行考察之后,决定采用博登湖设备技术公司提出的IRIS-T导弹方案,这是该公司对其生产的“响尾蛇”AIM-9L进行的一系列改进中的最新项目。
1995年6月,该公司宣布,德国空军、德国国防部的军械部和国防技术采购局一致同意,将该公司提出的IRIS-T导弹,作为德国的EF-2000和“狂风”战斗机装备的未来近距空空导弹,并在当时举行的巴黎航展上展出其模型。1996年开始方案设计,1997年底进入为期5年的研制阶段,2002年进入现役。目前已完成改装红外成像导引头的“响尾蛇”AIM-9L的载飞试验,正在进行其发射试验,以对该红外成像导引头的性能进行鉴定。该项目将采用国际合作方式,已有加拿大、意大利、挪威和瑞典四国参加,丹麦、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也表示有意参加。
“依尔依斯特”空空导弹结构特点
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采用尾舵加推力矢量控制气动外形布局和模块化舱段结构,外形奇特、结构新颖。4片切梢三角形固定式小前翼位于头部整流罩之后,4片窄翼展、长翼弦、等腰梯形大弹翼位于弹体中部,4片切梢三角形舵面位于直径加大的尾部,4片相对应的各个前翼、弹翼和舵面均处于同一平面。内部结构分为5个舱段,从前到后为:导引头、电子组件和致冷组件舱,主动激光近炸引信舱,战斗部舱,固体火箭发动机舱,发动机尾喷管及电动舵机和喷流偏转片舱。
为保证该弹能适用于其他各种战斗机及其装备的其他类型的头盔瞄准系统,其弹体设计确保与“响尾蛇”AIM-9L机械和电气兼容,并具有与之相似的质量、长度、直径和重心位置,从而还为其参予美国“响尾蛇”AIM-9X和英国的“阿斯拉姆”(ASRAAM)以及欧洲“响尾蛇”AIM-9L后继弹的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TELL公司的红外成像导引头采用2×64元线列、机械扫描、锑化铟红外敏感元件,工作波长3~5μm,离轴角±90°,具有全向截获、发射前/后锁定目标以及良好的抗红外干扰能力,其致冷所需的冷气瓶装在导弹发射架内。尾部的4片控制舵面分别由各个电动舵机单独进行控制,并与相应的尾喷管内的喷流偏转片机械藕合,以实现推力矢量控制。
固体火箭发动机为两级推力,在弹道初段给出小推力,以便在大离轴角发射时在低速状态迅速转弯,然后在弹道末段给出大推力,以便使导弹加速飞向目标。为降低导弹的气动阻力,将采取措施使目前较大直径的后部弹体减至与其前面的主弹体直径相同。在总体性能上,该弹已大大超过美国“响尾蛇”AIM-9L,属于第四代先进近距格斗空空导弹。
“依尔依斯特”空空导弹技术数据
最大射程 12km
最小射程
最大速度 ≥M2.5
使用高度
最大过载 ≥50g
制导系统 红外成像
引 信 主动激光引信
战 斗 部 破片式,重11.4kg
动力装置 1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87kg
弹 长 3.0m
弹 径 127mm
翼 展 3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