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1D/K“野马”介绍
结构特点
单翼;收放式起落架;被整流罩严密包裹的直列发动机;腹部进气口;四桨叶螺旋桨;“汨滴形”座舱罩。
研制历程
P-51D的生产始于1944年年初,第一批于D日(D-day,诺曼底登陆纪念日)前夕到达第八空军的第八战斗机司令部,随之在英国服役。北美公司在英格尔伍德的工厂一共生产了6502架P-51D,而达拉斯的第二牛产线生产了1337架P-51K。
P-51K是P-51D的变种机型,采用了航空产品公司而非汉密尔顿-标准公司的螺旋桨。北美公司还生产了299架配备了照相机的F-6D/K“野马”,它们和照相侦察机F-6C(出口型P-51B/C)一起在欧洲和太平洋服役。
使用情况
欧洲战场
在P-51D出现之前,战斗机的航程实在过短,而重量级的P-47及P-38在护卫任务上不尽理想,因此轰炸机最后的1/3航程必须在没有任何护卫机下,顶着德军地面部队的枪林弹雨和德国空军战斗机的追杀维持队型进行轰炸,这样虽然有时能炸毁目标,不过轰炸机的损失也很惨重,在所谓的“黑色星期四”中,出击的330架轰炸机甚至有高达100架被击落,另外有多机重创而在回到英国后直接报废。有了P-51的护卫,轰炸机可以减少来自德国空军战斗机的威胁而专心对目标进行轰炸,进而给德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对日作战
自从美国海军陆战队在1945年初攻下硫磺岛后,P-51D就以此做基地陪同B-29超级堡垒轰炸机轰炸日本各主要城市。
朝鲜战争
“野马”随美国空军在一线服役直到1949年,此时,它们已被重新命名为F-51D/K。剩余的飞机之后被转入预备役和空中国民卫队的各单位,其中大多数在1950年的朝鲜战争中再次参战,按照指令,“野马”和飞行员们被补给到三个一线战斗大队。幸存的F-51最终于1957年在美国退役。
P-51D/K“野马”技术数据
名称:P-51D/K“野马”
首飞时间:1943年11月17日
服役时间:1944年
退役时间:1957年
研发单位:北美航空公司
气动布局:平直翼
发动机数量:单发
飞行速度:亚音速
武器装备
(1)内置武器:机翼中安装六挺勃朗宁O.5英寸机枪,翼下挂弹架最大可携带454千克(2000磅)炸弹或火箭弹。
技术数据
乘员:2人
机长: 9.83米
翼展: 11.28米
机高: 3.71米
空重: 3,463千克
发动机:一台帕卡德V-1650-7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 5,488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 703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 1,52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