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l(false) L-4“蚱蜢”|L-4“蚱蜢”介绍|L-4“蚱蜢”技术数据_西陆网
首页 >  专题 >  L-4“蚱蜢”

L-4“蚱蜢”

L-4“蚱蜢”,实质上是过去十年间的成功的民用机型的军用版本。佩帕公司的“蚱蜢”飞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航空部队使用频度很高的火炮定位和一线联络机。

L-4“蚱蜢”介绍

结构特点

高翼;驾驶舱串列布局;固定式起落架;驾驶舱大面积采用玻璃。

研制历程

20世纪30年代中期杰出的泰勒飞机公司(后来的佩帕公司)J-3“幼狐(cub)”也是如此。1941年8月在路易斯安娜举行的大规模演习中,陆军航空队在看到44架伪装过的“幼狐”迅速部署在机场中后,第一次认识到这种飞机的用途。演习的结果就是:美国陆军航空部队订购了948架O-59A(在它们进入现役后不久即重新命名为L-4A),它在民用的J-3上做了一些修改,包括改进后的串列式布局的驾驶座、增大了玻璃座舱罩以提供更好的全方位视野,并且安装了双向军用无线电。

使用情况

珍珠港事件后,几百架出口型民用“幼狐”也被强征入伍。事实上,到1945年,民用的和军用型“幼狐”/“蚱蜢”一共生产了将近10000架,包括一份1301架L-4H的合同,这份合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发出的最大的联络机订单。

1942年年底,L-4在进北非的“火炬作战(Operation Torch)”中首次参战,和泰勒飞机公司的L-2以及埃隆卡公司的L-3一起飞行,在每个前线的每次战役中为美军提供支持,直到战争结束。

出于某种奇怪的动机,美国陆军航空部队还给佩帕公司发出一份将“蚱蜢”改装成滑翔教练机的订单,这要求降低“蚱蜢”的发动机和起落架配置。佩帕公司照做了,美国陆军随之购买了250架并命名为TG-8。

战后,L-4继续服役,1949年~1950年,美国陆军还购买了838架改进后的变种机型L-18,1951年~1952年,又买了718架L-21A/B。

20世纪50年代初的朝鲜战争中,“蚱蜢”再次参战,最后一批L-21到20世纪60年代仍未退役。

L-4“蚱蜢”技术数据

名称:L-4“蚱蜢” 观察机

首飞时间:1941年

研发单位:美国佩帕公司

气动布局:平直翼

发动机数量:单发

飞行速度:亚音速

L-4H

技术数据

乘员:2人

机长: 6.71米

翼展: 10.74米

机高: 2.03米

空重: 331千克

发动机:大陆O-170-3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 533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 137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 306千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