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7“雷电”概述
P-47"雷电"战斗机是笫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一种性能较好的重型截击机。最大平飞速度679千米/时,航程1200千米。机上装8挺机枪,可带1130千克炸弹。二战后期,美国 P-47"雷电"安装了1副油箱,具有把美国轰炸机群一直护送到柏林的航程,在欧亚战场战绩突出。
相对“飓风”和“喷火”战斗机来说,美国共和飞机公司的P-47“雷电”显得五大三粗,开始让人有些难以接受,甚至被飞行员拒绝使用。可是,没过多长时间,很多飞行员就喜欢上了它。虽说“雷电”形体较大,灵活性也确实不如Me109等,但它的发动机劲大,火力猛,生存能力强,只要不是要害部位,即使挨上几十发子弹也不碍事。而且俯冲性能好,在空战中只要抢占到有利高度,对敌机的俯冲攻击是很容易得手的。因此,P-47一经使用证实其优势后,便受到了部队的欢迎,订单不断“飞”向共和飞机公司。各型“雷电”飞机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在欧洲和太平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少数几种曾大量生产并屡立战功的著名战斗机。
只要提起P-47“雷电”飞机,就不能不提到亚历山大·舍维尔斯基(Alexander seversky)与亚历山大·卡特维利(Kartveli)两个俄国人和他们所创建的共和飞机公司。舍维尔斯基原是沙皇俄国的一名飞行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击落过数架德国飞机而小有名气。1917年因航空技术事宜去美国工作,曾在美获得过多项专利,后加入美国籍。由于他是飞行员出身,酷爱航空,于是在 1933年在新泽西州的法明代尔市搞了个以他自己名字“舍维尔斯基”(Seversky)命名的飞机公司。正在这时,又从巴黎来了另一位俄国人——卡特维利。他是一个飞机设计师,共同的志趣使他们走到了一起。先是两人合作设计了SEV-3水陆两用飞机和P-35战斗机。1939年秋,两人在舍维尔斯基飞机公司的基础上创建了后来很有名气的美国共和飞机公司,舍维尔斯基出任董事长,卡特维利为总工程师.
P-47“雷电”不朽记录
P-47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先后发展了多种型别,各型生产总数达15,683架。其中在共和飞机公司法明代尔飞机厂生产了9,087架;后为了加快生产速度,在印第安那州的伊文塞尔又开辟了第二条生产线,生产飞机6,242架;在寇蒂斯飞机公司的制造厂生产了354架。它们先后投入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使用,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种飞机生产15,683架,这个数字在现代飞机中是没有的,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据统计,各型P-47“雷电”战斗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飞行193.4万小时,战斗出动54.6万架次,消耗燃油2.04亿加仑,发射子弹1.35亿发、火箭6万枚,投掷炸弹13.2万吨、凝固汽油弹上千加仑。空战得失比为4.6比 1,即击中敌机4.6架, 自己损失1架。千架出动损失率是7架。这些记录在作战飞机史上都是名列前茅的,有的甚至是创先例的。
而且,P-47还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王牌飞行员和飞行队。据资料记载,在整个欧洲空战中,单说驾驶P-47战斗机,个人击落敌机20架以上的飞行员就有7人,如美军欧洲战场的头号王牌弗朗西斯.S.加布雷斯基和二号王牌罗伯特.S.约翰逊等都在其中。而获得Ace(当时欧洲国家授予击落过5架以上飞机者的荣誉称号)资格的飞行员则为数更多。在太平洋战场,驾驶P-47屡立战功的有 尼尔.E.基尔比等。上面已经提到,他在太平洋作战中,曾一次出动击落6架敌机,不到半年就击落21架敌机,这些在空战史上都是少见的。可惜的是这位英勇善战的飞行员不久便英年早逝,在 1944 年3月4日,基尔比又带领3名飞行员到韦瓦克上空游猎时,遇到了日军一个15机编队。在激烈的缠斗中,基尔比的座舱中弹,飞机坠入新几内亚境内的丛林之中,他没有跳伞。基尔比的最后记录是击落敌机22架。
在著名的飞行队中,最早装备P-47并使用到大战结束的第56大队,空战中共击落敌机674架,得失比8比1,产生王牌飞行员38人,均为在欧洲战争中的美军第一。该大队被誉为“狼群大队”,曾使敌人闻风丧胆。另一支王牌飞行队是第4大队,其战绩与前者差不多,但损失几乎是它的两倍。据分析,造成这种原因的是该大队后期改用了P-51,而它的坚固性明显不如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