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F/TBM“复仇者”介绍
结构特点
单翼;收放式起落架;被整流罩严密包裹的星形发动机;机枪炮塔。
研制历程
原本在美国海军的舰载机当中,以性能落后的TBD毁灭者式为主力鱼雷轰炸机,于是1939年海军便向各大航空制造产业公司征求新一代舰上轰炸机,最后由格鲁曼公司出线,并在1942年此机型进入量产阶段。比起原本的TBD,TBF的性能有着明显大幅的提升,除了加大马力的发动机外,新设计的流线型坐舱配备防弹玻璃,机身的防弹装甲也前所未有的坚固。而机翼能够向上折起的长度比起其它型舰载机也更长了许多,更减少了在航空母舰机舱内所占的位置。TBF的攻击能力比起日本的九七舰攻还更强悍许多,除了搭载一枚Mark 13航空鱼雷之外,还可装载一个2000磅或四个500磅炸弹,而襟翼配备减速板设计加上煞车减速板,更让TBF可以拥有和俯冲轰炸机一样的俯冲攻击能力,在战场上成为日本军舰的头号杀手。1942年3月开始,因格鲁曼必须同时生产F4F野猫式与F6F地狱猫式战斗机,为了减低生产压力,便授权通用制造TBF,而通用生产的TBF则被称为TBM。
TBF/TBM“复仇者”使用情况
使用情况
最早的TBF-1型于中途岛海战时登场,只有6架,再加上人员操作的不熟悉,所以当时并无建立任何战功。在性能低落的TBD普遍被零战当成标靶的状况之下,在中途岛战役过后,海军便全面将所有的航舰换装上TBF。随即于同年8月的第二次所罗门海战便击沉了日本的轻型航空母舰龙骧号,紧接着11月份的瓜达尔卡纳尔海战也重创比睿号战舰。
1943年,新型的TBF-3服役,换装威力更强的新型Mark 15航空鱼雷,也加大了炸弹挂载量与出力更强的发动机,同时也搭载了对水面及反潜雷达,开始支援大西洋战场的猎杀德国U型潜艇任务;而同时搭载对空及对海搜索雷达的机型也成为可于夜间或雨天出击的全天候攻击机。
1944年6月于菲律宾海海战击沉了日本的航空母舰飞鹰号,随后于莱特湾海战及隔年的坊之岬海海战先后击沉了大型航空母舰瑞鹤,以及象征帝国海军联合舰队的大和与武藏两艘战舰,可谓战功彪炳。
到1945年6月“复仇者”的生产线关闭时,GM已生产了7546架各种型号的TBM,远远超过格鲁曼飞机制造厂自己的最终生产纪录。二战后,“复仇者”仍然在海军服役,直到20世纪50年代,成为反潜作战飞机。
TBF/TBM“复仇者”技术数据
名称:TBF/TBM“复仇者”
首飞时间:1941年8月1日
服役时间:1942年
退役时间:1960年
生产单位:格鲁曼公司,通用汽车公司
气动布局:平直翼
发动机数量:单发
飞行速度:亚音速
TBM-3
武器装备
(1)上部整流罩和机翼中固定安装两挺勃朗宁0.5英寸机枪,背部炮塔一挺,后座一挺勃朗宁0.3英寸机枪;
(2)内置炸弹舱中最大可携带907千克(2000磅)炸弹或鱼雷。
技术数据
乘员:3人
机长: 12.19米
翼展: 16.51米
机高: 5米
空重: 4,853千克
发动机:莱特R-2600-20“旋风”14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 8,278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 430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 1,819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