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战役经过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3月至5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晋绥军区部队一部的配合下,对山西省临汾城国民党守军进行的一次攻坚战役。
临汾是晋南军事重镇,西有汾河,东、南、北三面都是平原,地形开阔,城垣坚固,易守难攻,历史上从未被攻克过。该城驻有国民党军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部第66师主力、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胡宗南部第30旅主力及6个保安团、2个补训团,共2.5万人。
年初,解放军攻克运城后,临汾成为国民党军在晋南的孤立据点。为全部解放晋南,并配合西北、中原人民解放军春季作战,晋冀鲁豫军区决定发起临汾战役,组成由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徐向前任司令员的前方指挥所,统一指挥晋冀鲁豫军区第8、第13纵队和太岳军区及晋绥军区所属吕梁军区部队一部,共5.3万余人。以坑道爆破为主要攻城手段。
3月7日,战役第一阶段开始,第8纵队一部以火力封锁控制了城南机场,击毁运输机两架,使国民党军空运增援西北之计划破产。与此同时,其余各部队分别从南、东、北三面合围临汾城,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的外围争夺战。至22日,拔除了崔疙瘩、火车站、高河店、尧庙等外围据点,逼进东关及城周围据点。23日和27日第13纵队两攻东关未克。4月1日前方指挥所调整作战部署,确定集中主要兵力先攻打东关,以第8纵队第23旅和第13纵队第37旅分别由东关南、北两翼攻城。10日黄昏,第23旅3条坑道同时爆破成功,第23、第37旅在火力掩护下攻占东关,守军第66师大部被歼。
15日,战役第二阶段——对城区进攻开始。根据前方指挥所的部署,第13纵队在南门至城东南角地段,第8纵队在城东南角至大东门地段,太岳军区部队在大东门至城东北角地段,分别以坑道爆破为主要攻城手段,以地面攻击配合地下挖掘,进逼临汾城。吕梁军区部队奉命于汾河西歼灭溃逃之守军。16日,攻城部队与守军展开以挖掘坑道与破坏坑道为中心的激烈战斗。国民党军的飞机和炮火不断轰击解放军阵地和挖掘坑道的部队,并加强了以挖掘防御坑道和实施爆破为主的反坑道作战。5月1日,前方指挥所调整部署,将第13纵队主力调至城东,会同第8纵队主力攻城。16日,第8纵队挖至城下的两条坑道完成装填炸药任务,为防止坑道再度被破坏,前方指挥所决定提前发起总攻。17日19时30分,两条坑道爆破成功,城墙被炸开两个缺口,突击部队在炮火掩护下乘爆破烟雾冲入城内,经过激烈巷战,至当日24时全歼国民党守军。
揭秘临汾战役经过最终结果
此战历时72天,解放军在直接参加战勤的民工、民兵两万人和晋南地区人民的全力支援下,共歼灭国民党军2.5万人,其中俘敌22860人,毙伤2140人,俘国民党军第6集团军中将副总司令兼晋南武装总指挥梁培璜,拔除了国民党军在晋南地区最后一个据点,使太岳和吕梁解放区完全联成一片,有力地配合了中原和西北战场我军的作战,并为进军晋中消灭阎锡山部主力创造了有利条件。
临汾战役历史意义
临汾战役,是在晋南地区人民的全力支援下进行的。直接参加战勤的民兵、民工,达134个连,共2万余人;支援的作业器材,仅门板、木檩条即达14万余件,麻袋6万条,从而保障了作战的需要。
这个战役的主要特点和经验之一,是我军以坑道爆破为主要手段进行夺关攻城。因而,保证大量土工作业的完成,成为临汾之战战役保障的中心任务,其中包括大量土工作业的组织实施,有效地抗击敌人飞机、火炮对坑道的破坏,反击敌人的袭击、骚扰、挖洞、施放毒气、放水,等等,从而保证了坑道爆破的成功。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共伤亡13500人。作战中,第8纵队23旅(旅长黄定基)因战功卓着,被授予“光荣的临汾旅”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