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l(false) 绥远战役|绥远战役简介|绥远战役经过|绥远战役点评_西陆网
首页 >  专题 >  绥远战役

绥远战役

绥远战役简介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10月至12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部队主力在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一部)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自卫反击战役。

绥远战役简介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在同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调集大批兵力向解放区进攻,其中,国民党军第12战区司令长官傅作义调集所辖主力及收编伪军6万余人,首先夺占归绥(今呼和浩特),接着又连续侵占了武川、卓资山、陶林、清水河、凉城、集宁、丰镇、兴和、尚义等城镇及绥东、绥南广大地区,其新编骑兵第4师、第35、第67、暂编第3军等部集结于丰镇至归绥的平绥路沿线,绥蒙伪军暂编骑兵第5师、第1旅分别在凉城、陶林等地。并企图攻占张家口,控制平绥铁路(北平至归绥)全线,妄图在国共会谈中,迫使中国共产党处于不利地位,并借此扩充实力。

为反击国民党军的进攻,消灭傅作义主力,收复归绥,解放绥远,切实保障以张家口为中心的战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于9月11日指示晋察冀和晋绥军区集结主要兵力,组织绥远战役,并指出,这一战役对我党在北方的地位和争取全国和平局面的关系极为重大,必须坚决歼灭傅作义部主力。为达到这一目的,中央军委于10年22日又指示:“如傅部固守归绥,则先将包头、五原、固阳占领,使傅部绝食突围,然后歼灭之。如我能迅进,可能速占归绥”。27日又进一步强调:“此次作战,必须达成歼灭傅顽主力之目的,应将我主力运动到傅顽阵地背后去,由西向东打,方可聚歼。”

绥远战役经过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决心集中晋察冀军区3个纵队、晋绥军区5个旅及地方部队一部,共14个旅5.3万余人的兵力发起绥远战役。作战部署是:以晋察冀部队由东向西攻击,首先歼灭隆盛庄、张皋的敌人,尔后各个歼灭丰镇、集宁间的敌人;晋绥部队于歼灭凉城、陶林等地之敌后向集宁发展进攻。尔后,两区继续协力求歼敌于绥远东部地区. 战役于10月18日开始,晋察冀军区部队3个纵队共7个旅分别由阳高、新平堡、兴和等地开进,向隆盛庄、三水岭、张皋镇等地守军发起攻击,歼其一部,大部西逃。晋绥军区部队5个旅由右五、商都等地开进,向凉城、陶林进攻,歼灭骑兵挺进军、察绥挺进军等各一部。傅作义部遭此打击后,急忙向集宁、归绥等城退却收缩。晋察冀军区部队乘势向西发展,21日占领丰镇,24日占领集宁、丰镇,守敌乘隙西撤;晋绥军区部队向卓资山守军发起攻击,25日全歼国民党军第67军所属之新编第26师5000余人。卓资山战斗后,傅作义部主力于26日全线西撤,退守归绥。第35军、暂编第3军、新编骑兵第4师等部2.4万余人猬集归绥,第67军等部1.2万余人集结包头,并加强工事,准备凭坚固守。晋察冀、晋绥两军区主力于10月底对退守归绥的国民党守军达成合围。10月31日起,我军集中兵力围攻归绥,由于敌人依托坚固工事进行防御,我缺乏攻城经验及所需火力,以致历时半月未能攻克。11月2日至12日期间先后击退其5次较大规模的反扑。11月1日,晋绥之独一旅、骑兵旅及冀察纵队一部沿铁路向包头前进,至7日,连克兵亥州、察素齐、沙尔沁,共歼敌5个骑兵团,逼近包头。随后,为孤立归绥守军,我军改变部署,由晋察冀部队围困归绥,晋绥部队攻取包头,以调动归绥之敌出援,在其突围时歼其在野战中,并准备在攻克包头后,晋绥部队东返与晋察冀部队合力攻取归绥。12日,我军进攻包头,未果。24日至30日先后击溃了由归绥、五原增援包头之敌新编骑兵第4师和骑兵第10师;12月2日再次集中兵力攻取包头,但数度攻击仍未奏效,且天气寒冷,土工作业及部队后勤补给遇到极大困难,无法再战。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部队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于12月4日、14日先后撤出对包头、归绥的包围,转入休整。

绥远战役点评

此役,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2万余人,收复奉镇、集宁等10余座城镇和绥东,绥南广大地区,打破了国民党军攻占张家口,控制平绥铁路的企图。但由于我军在收复丰镇、集宁前后,主力未能及时西进断敌退路,加之傅作义善于用兵,迅速西撤,集结归绥、包头,凭坚固守,致使我军失去野战歼敌的机会,被迫攻坚。在攻城中,我军由于火力不足和缺乏攻坚经验,进展缓慢,形成僵持局面,直至严冬已到,不得不撤出战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