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战役起因
太原为山西省省会,位于晋中盆地北部,东倚罕山,西临汾河,南北地势起伏,易守难攻,为华北的战略要地。阎锡山集团经过长期经营,修筑种类繁多的外围据点、纵深阵地和城防工事,使太原构成由各式堡垒与壕沟、暗道相结合的,互为依托的多层次、大纵深的环形防御体系。在北起黄寨、周家山,南达武宿、小店镇,西起石千峰,东到罕山的防线内,仅主要防区就有大碉堡5000多个。城东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城东北卧虎山,城东南双塔寺等要点,筑有以碉堡群为骨干的永久性工事,成为太原的主要屏障。国民党军为加强防卫力量,从西安空运整编第30师(后改为第30军)增援太原;通过抓丁等手段,将该市守军扩编为5个军部、14个步兵师和3个暂编总队、3个特种师,连同保安部队等,使总兵力增至近10万人,拥有各种火炮600余门。将太原市划分为1个中,心防御区和东(后分东南、东北)、南、西、北4个外围防御区。其部署是:以5个军11个师(总队)担任东、南、西、北区的防御;以直属部队防守城内中心区;以1个军6个师担任机动作战。防御重点置于南北两区。
太原战役经过
1948年7月晋中战役后,华北军区第1兵团等部乘胜进逼太原,对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所部形成包围之势。太原为山西省省会,地处晋中盆地北部,东倚罕山,西临汾河,地势复杂,易守难攻,为华北战略要地。蒋介石为加强该城防卫,令整编第30师(后改编为军)由西安空运太原。阎锡山通过强迫市民从军和将地方部队编入正规军等手段,将部队扩编为 5个军部、13个步兵师和3个暂编总队,连同特种兵和由西安空运来的1个军在内,总兵力约10万余人,并有各种不同口径的火炮600余门。国民党太原驻军通过长期经营,将太原筑成各式堡垒与壕沟、暗道相结合的环形防御体系。在北起黄寨、周家山,南达武宿、小店镇,西至石千峰,东到罕山的防线内,分设东(后分东南、东北)、南、西、北等防区,其中有各式碉堡5000多个。城东之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城东北之卧虎山,城东南之双塔寺等要点,筑有永久性工事,成为阎锡山部固守太原的主要屏障。
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第 1兵团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徐向前,奉中共中央军委之命,统一指挥本兵团(辖第8、第13、第15纵队)、晋绥军区第7纵队和晋中军区部队,共17个旅8万余人,进至榆次、太谷、清源(今清徐)等地进行整训,准备于10月中旬发起太原战役。阎锡山以攻为守,调集7个步兵师,于10月2日向城南进犯,企图向外扩张,以确保其城南武宿机场,破坏解放军进攻太原的战役准备,并抢粮抓丁。3日,阎锡山部暂编第44、第45师进至小店镇、南畔村等地,暂编第40、第49、第73师等部,进至秋村、西温庄等地,第66、第69师集结红寺地区。徐向前决心抓住守军脱离防御阵地的有利战机,于10月 5日提前发起太原战役。第1兵团3个纵队主力分由太谷、榆次出击,第7纵队一部由清源东渡汾河参加战斗。经11天激战,全歼阎锡山暂编第44、第45师等部共 1.2万余人,收复小店镇,攻占南畔村、西温庄、武宿机场、北营车站和石嘴子等阵地,第 7纵队一部还攻占城东北风阁梁等要点,以火力控制了城北机场。人民解放军从南北两翼突破守军第一道防线,向其纵深推进约 6公里,打开了守军东山防御的缺口。
10月16日起,第1兵团和第7纵队将攻击重点指向东山守军。第7、第13、第15纵队和第8纵队一部,在晋中军区部队配合下,分由南北两面迅猛向东山发起攻击。至19日,相继攻占黑驮、石人梁、大窑头、大北尖、榆林坪、孟家井和牛驼寨等筑垒阵地,歼灭守军一部,迫使罕山守军1个团投降,占领了东山主峰罕山及大部分守军阵地。阎锡山集中主力第30军和暂编第10总队,在炮火支援下,对牛驼寨实施多次猛烈反扑,第7纵队等部与之激战3日,予以重大杀伤后撤出牛驼寨。为摧毁太原东山防御阵地,夺取攻城依托,第 1兵团司令部再次调整部署,集中兵力攻打城东4~5公里的四大要点:以第7纵队进攻牛驼寨;第8纵队进攻小窑头;第15纵队进攻淖马;第13纵队进攻山头。26日,解放军向上述要点展开全线攻击。守军凭借险要地势固守顽抗,并施放毒气弹、燃烧弹。解放军连续攻击,多次打退守军反扑。经19昼夜反复激烈的争夺,至11月13日,解放军全部攻占牛驼寨等东山四大要点,歼灭守军 2万余人,控制了城东主要阵地。与此同时,晋中军区部队攻占城北之青龙桥、城南之许坛和汾河西岸之南北堰等据点,紧缩了对太原城的包围圈。
1948年11月上旬辽沈战役结束,华北国民党军已成惊弓之鸟。为稳住傅作义集团,防其南逃西撤,中共中央军委于11月16日发出缓攻太原的电令。
太原前线解放军为执行战略决战的统一部署,在攻占城东松树坡,城北苏村、阳曲、兰村,城西化七头、赵家山、邱沟等据点,火力封锁红沟机场后,对太原之敌改为以围困、瓦解为主,逐步削弱的方针。至次年3月,瓦解守军1.2万余人。同时,围城各部队展开敌前练兵,提高了攻坚能力。
1949年1月平津战役结束后,第1兵团改称人民解放军第18兵团,第 7纵队改称第一野战军第7军。3月,以杨得志为司令员、罗瑞卿为政治委员的第19兵团,以杨成武为司令员、李井泉为政治委员的第20兵团,第四野战军和华北军区各1个炮兵师,奉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开赴太原前线,会同第18兵团等部总攻太原。此时,太原前线人民解放军已达32万余人,为阎锡山守军的3倍。为统一指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 3月17日决定,组成以徐向前为书记,罗瑞卿、周士第为副书记的中共太原前线总委员会,成立以徐向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人民解放军太原前线司令部。4月5日,总前委召开师以上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扩大会议,在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参加指导下,制定了先打外围、后取城垣的作战方案,确定了总攻太原的作战部署。4月20日,全线同时开始总攻太原外围。第20兵团和第7军1个师,由城东北、城西北进攻北区守军;第19兵团和晋中军区部队,由城南和城西南进攻南区和西区守军;第18兵团和第7军主力,由城东进攻仓库区,并配合第19、第20兵团进攻东南区和东北区守军;第四野战军炮兵第1师、华北军区炮兵第3师由太原前线司令部直接指挥,华北军区炮兵第 4师和炮兵第1师一部配属第19、第20兵团作战。各部队在强大炮火支援下,采取勇猛穿插,分割包围,各个歼敌的战法,迅速突破守军防线,相继占领城北新城、丈子头,城西南北汾河桥、大王村、小王村,城南狄村、老军营,城东郝家沟、剪子湾等阵地。至22日,全部攻占太原外围据点,歼灭国民党军12个师,完全控制了城东南之双塔寺、城东北之卧虎山。解放军已威逼城下。阎锡山于 3月下旬飞逃南京。代行指挥的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孙楚等人,仍负隅顽抗,拒绝投降。
4月24日5时30分,攻城部队用1300门大炮进行炮火准备后,对城垣发起总攻。6时15分,第20兵团首先由小北门东侧突破城垣,第19、第18兵团也相继攻入城内,与敌展开巷战。为向纵深发展进攻,入城部队以小型爆破等手段,迅速开辟前进道路,向守军指挥中心勇猛穿插。9 时许,攻入太原“绥靖公署”,全歼太原国民党守军,俘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15兵团司令官孙楚、太原守备总司令兼第10兵团司令官王靖国和日本顾问岩田等军政要员多人。
太原战役意义
太原战役,人民解放军伤亡1.5万人,歼灭国民党军1个“绥靖”公署、2个兵团部、6个军部、20个师,共毙伤俘13.5万余人。太原解放后,大同国民党守军万余人见大势已去,也于4月29日接受改编,大同和平解放。至此,山西全省解放,结束了阎锡山对山西省人民长达38年的统治。共歼灭国民党军1个“绥靖公署”、2个兵团部、6个军部、20个师,总计13.5万人。大同国民党守军万余人,见大势已去,于 4月29日接受和平改编。至此,结束了阎锡山对山西人民长达38年的统治,使山西全境获得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