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l(false) 米格-29“支点”|米格-29“支点”介绍|米格-29“支点”技术数据_西陆网
首页 >  专题 >  米格-29“支点”

米格-29“支点”

 米格-29战斗机,是苏联70年代开始研制的超音速、高性能、有单双座型双发战斗机。它由前苏联米高扬飞机设计局研制,高尔基等多家飞机制造厂生产,1983年开始装备部队。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是“支点”(Fulcrum)。

米格-29“支点”介绍

结构特点

双垂直尾翼;后掠式中单翼;两台克里莫夫/萨基索夫RD-33涡轮风扇发动机;进气口位于前缘翼根延伸板下方。

研制历程

60年代末,苏联总参谋部针对美国的“FX”计划(后演变为F-15战斗机),提出了相对应的PFI计划。PFI是俄语:Perspektivnyi Frontovoi Istrebitel的缩写,意即“先进战术战斗机”。1971年,计划分化为两部分,一个是“TPFI”计划,T代表tyazholyi(重);另一个是“LPFI”计划,L代表Legkiy(轻)。

LPFI计划全称为“轻型前线战斗机计划”促生了米格-29战斗机。1972年苏军向米格设计局提出研制新型战斗机替代苏军中米格-21和米格-23的需求。新的轻型战斗机将承担战术空中任务,及进行护航和地面攻击,设计局内部最初称之为“计划-9”,最终命名为“米格-29”。正式设计开始于1974年,提出了多个方案,其中有的方案就象米格-25的缩小版。随后生产了约19架原型机。

使用情况

由于苏联时期,军方对设计局的要求分工不同,“米格”长期设计野战前线战斗机,苏霍伊设计局负责国土防空战斗机和中远程对地支援作战飞机的设计。米格的前线战斗机一般以条件较差的前线机场为基地,执行中近短程空优作战任务,兼顾对地支援。因此米格战斗机相比起同时期的苏霍伊战斗机型号,一般轻而小,因此航程短,火控武器系统相对落后一些。到了米格-29时代,这一情况仍没有改变。米格-29是与苏-27平行研制的,当时规划这两种战斗将构成一个新的战术航空系统。原设想重型的苏-27战斗机在系统中是能满足各种要求的主力机种,而米格-29则作为补充的轻型前线机种。这类似于美国F-15与F-16的搭配,但美国构筑这一搭配的起因是经费问题。米格设计局当然不愿意自己的产品只能当配角,私下力求使米格-29的设计更加全面,可承担更多类型的任务。但由于总体规划的限制,最终米格-29的整体性能和作战能力仍无法与苏-27相比,尤其是作战半径小、火控武器系统较差,给米格-29未来的发展埋下了屡受挫折的伏笔。

1988年,米格-29成为第一种在国际航展上展出的苏联战斗机。西方世界第一次近距离的看到米格-29是在1986年7月,当时库宾卡航空团派出了六架米格-29前往芬兰作演示飞行。米格-29对于航空爱好者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由米高扬设计局、俄政府、俄出口机构和空军组成的米高扬-MAPO集团不断在世界各地的航展上展出米格-29战斗机。1989年米格-29第二次参加巴黎航展,不料意外坠毁,飞行员在接近零高度的空中借助K-36D弹射座椅逃生。这件事令米格-29更加出名,但肯定给考察米格-29的外国客户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在20世纪80到90年代,由于之前的三十余年里,“米格”战斗机出口数量巨大,屡屡与美国战斗机对垒,名声在外,地位显赫。而苏霍伊设计局的产品,尤其是国土防空战斗机,如苏-9/11、苏-15等则受到苏联保密制度的限制,不能出口外国,名气远不如米格机。但是冷战后,俄罗斯取消了对苏霍伊战斗机出口的限制,面对先天条件好的苏-27的强大市场攻势,米格-29无法象其前辈米格-15、米格-21等那样再次在国际战斗机市场独领风骚,外销量少得可怜。米格设计局也陷入了巨大的困难之中。如今,米格公司(商业化了)只能靠为各国之前购买的米格-29提供维修保养服务维持。

保加利亚、前南斯拉夫、古巴、捷克、前东德、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拉克、哈萨克斯坦、摩尔多瓦、朝鲜、波兰、罗马尼亚、前捷克斯洛伐克、叙利亚、土库曼斯坦、乌兰克、也门、索马里和马来西亚等国家都先后从正规、非正规渠道得到了米格-29。由于苏联解体和华约解散,东欧国家全面倒向西方,原东德以及其他东欧国家的米格-29归入了北约。因此米格-29也成为北约中唯一的俄制战斗机,但逐步被西方三代/三代半战斗机所取代。

冷战后,米格-29在出口方面惨败于苏-27系列手下,仅仅得到了少量的订单,如马来西亚。中国作为传统的米格机用户,也在90年代初转向进口苏-27。国内经费不足,MAPO-米格又无法在国际市场中谋求足够的经费,直接拖慢了米格-29改进型研制计划。

米格-29的初次作战纪录在80年代的两伊战争,当时携带火箭和传统炸弹的米格-29对敌人造成极大的伤害。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中,一架米格-29击落一架叛逃的苏-20。在之后的十年,由伊拉克飞行员驾驶的米格-29参与了波斯湾战争。当时的伊拉克空军驾驶历经战争洗礼,曾在塞尔维亚的上空对抗西方战机,并与厄立特里亚的苏-27“侧卫”交锋过,和伊朗的局势也一触即发,因此认为伊拉克拥有该区域最佳的驾驶员。然而,在波斯湾战争中,面对联军的攻势却毫无招架之力。美国科学家联盟(FAS)认为在近距离格斗状况下,米格-29可能拥有比F-15C(对地型号)相当甚至更好的战斗力,传说这个看法在一场对抗演习中被证实,米格-29展现某种领域的优势。在一场意大利的视距内(within-visual-range,WVR)的空中演习中,德国空军的米格-29对抗一批F-16机群,但并未如一些传闻一样对F-16有压倒优势,只是让美国飞行员发现它的低速机动性很出色,很象F-18如果说米格-29占有两百节以下的速度,F-16则称雄了两百节以上的速度。另外一大优势是米格-29的头盔瞄准系统“射手(Archer)”,射手系统让德国空军的驾驶员能看到哪、锁定到哪,其前方攻击区是一个45度的圆锥角。相对而言,美国空军的战斗机必须将机头指向目标,才能锁定敌方,后来在F-15CMISP2和F-16C/D上同样引进了头盔瞄准系统和AIM-9X格斗弹后便使得美国空军重新获得压倒性的优势。美国在91年检查了德国的米格-29后发现雷达采用落后的卡塞格伦天线等于没有下视能力,告警器的性能也欠妥,另外全机的可靠性也较差,在德国空军拥有的20余架米格-29中只有6架有随时出动能力.在伊拉克与塞尔维亚两个战区,美国与联军很早便迅速取得绝对的空中优势,让米格-29缺少反应的时间与抗衡的机会。两伊战争时伊拉克米格29误击另一架米格29。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米格-29也曾经误击自军米格-23。八个架机叛逃伊朗的米格-29飞行员后来都在伊朗服役。美军F-15海湾战争也击落五架米格-29,但是所有的这5架全部在空中格斗战中被击落。

塞尔维亚的米格29已经是15年以上的老机而且因为长期禁运没有维护零件。一度投入战争,但是许多系统故障影响了飞机性能。6架被击落(拼装自14架+2架教练机),1架战斗受损(后来放在地面当欺敌假机时被炸毁),外加3架在地面被炸毁(共10架)。至少有超过一架式意外坠毁,飞行员于坠落中弹射成功。本战争中共两名塞尔维亚机员死亡。本机还有用在南斯拉夫内战,多半是对地攻击任务。

1996年,一架古巴的米格-29击落BrotherstotheRescue所拥有的民用Cessna337飞机。

1999年,厄立特里亚空军宣称用米格-29击落四架埃塞俄比亚米格-21和米格-23,之后2000年又宣布击落一架米格-21。但是埃塞俄比亚也宣称用苏-27击落厄立特里亚五架米格-29。苏联和乌克兰都有一些佣兵在这场战争中参战。 在叙利亚方面,支点负责全方位巡逻叙利亚和黎巴嫩。叙利亚飞行员对于它的机动性和武器系统很满意。所有叙利亚飞行员都飞米格机也是全球空军中最有经验的米格专家。他们的训练是非常严格且繁重,并且加强攻击性训练。

印度曾在喀什米尔卡吉尔边境冲突出动米格-29。掩护幻影2000投下激光制导炸弹并维持空优。该分队IndianFulkrums是著名的“北印之鹰”。他们做了许多升级和引擎现代化修改。印度空军改进并成功测试Mig-29发射R-77导弹。可以确信所有印度米格-29都做了修改升级发射可R-77。同时也可以相容印度自制Astra导弹。

总之,除了射下无名的商用机,所有米格-29八次空对空击落都是击落别的米格系列飞机,其中两架是遭到友军攻击。不知为什么,米高扬设计局设计的米格-29甚至不如之前的米格-23,因为米格-23至少可以打下那么几架F-15重型战斗机,而米格-29却不能,这真是一个令人疑惑的问题。

米格-29“支点”技术数据

名称:米格-29“支点”战斗机

首飞时间:1977年10月6日

服役时间:1983年

研发单位:前苏联米高扬飞机设计局

气动布局:后掠翼

发动机数量:双发

飞行速度:亚音速米格-29

武器装备

(1)内置武器:1门30毫米GSh-30-1机炮;

(2)挂载点:7个;

(3)最大载弹量:约4000千克(8816磅);

(4)典型武器:空对空导弹(R-27“白杨”、R-60T“蚜虫”;R-73T“射手”);常规炸弹;折叠翼机载火箭吊舱;外挂式油箱。

技术数据乘员:1人

机长:17.3米

翼展:11.4米

机高:4.7米

空重:8,175千克

发动机:两台RD-33涡轮扇叶发动机

最大起飞重量:18,000千克

性能数据

最大飞行速度:2,817千米每小时

最大航程:2,900千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