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介绍
结构特点
白杨-M各级发动机的直径均比SS-25导弹发动机大和采用了新的推力向量控制方式。火箭发动机功率强大,导弹飞行初始段加速很快,使初始段乃至整个飞行过程所需时间大大缩短,对方难以实施有效的截。它采用了先进的制导系统,导弹命中精度极高。SS-27导弹弹头和制导系统运用了加固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良好的飞行稳定性,并且采用了灵活的部署方式,井下部署可以利用原有发射井,并可与现有的作战指挥和通信系统兼容。机动部署则大大提高了导弹的自下而上能力。该导弹还具有较大的改进潜力,可以轻而易举地改装为多弹头分导式导弹。
研制历程
“白杨”-M导弹系统的研制工作始于80年代后期,它是“白杨”(SS-25)导弹的改进型。1994年12月20日,“白杨”-M导弹进行了首次试射,原计划进行7次试射,实际上只进行了4次。1997年7月8日,在普列谢茨夫靶场“白杨”-M导弹进行了第4次发射试验,也是定型前的最后一次发射。“白杨”-M导弹系统是俄罗斯导弹制造业历史上第一种自己研制和生产的弹道导弹系统。
使用情况
1998年12月30日,俄第一个"白杨"-M导弹团(10枚,地下井式发射)已部署完毕,并开始担负战略值班。1999年12月上旬,俄随即部署了第二个"白杨"-M导弹团。
白杨-M洲际弹道导弹技术数据
名称:“白杨”-M/SS-27洲际弹道导弹
研制时间:1990年
射程:洲际导弹
关注度:(4.9分)
技术数据
弹长:22.7米
弹径:1.85米
弹重:1.2千克
射程:10,0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