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野战军是中共中央的御林军
第五野战军是中共中央的御林军
在解放战争中,中央军委曾授予四个野战军番号,没有第五野战军这个番号。
五野是由原华北军区部队改编而成,华北军区是五大军区中唯一没被军委授予野战军番号的军区。中央只在华北军区之下建立了3个野战兵团,这与其他四个大军区设立的与军区平行的野战军建制是完全不同的。这使得华北军区的部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中共中央的御林军和总预备队,因为他的部队经常不是归中共中央军委直接调动就是划归某个野战军指挥。
1948年11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野战军现时分为四个,以地区名区分,即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
1949年1月15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各野战军番号按序数排列的指示》,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
1948年5月,中央决定将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个解放区合并为华北军区。5月9日,中央发出《关于改变华北、中原解放区的组织、管辖境地及人选的通知》,将晋冀鲁豫和晋察冀两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华北军区下辖两个野战兵团,即以原晋冀鲁豫野战军留下的部分部队组建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和以原晋察冀野战军部队组建华北军区第二兵团。与其他“四大野战军”不同的是,中央军委没有单独建立“华北野战军”建制,没有任命“野战军”指挥班子成员,也没建立“野战军”指挥机构。
华北军区的此次建制调整,只组建了华北军区辖下的两个野战兵团:“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和“华北军区第二兵团”(1948年8月组建“华北军区第三兵团”) 。华北军区野战部队先归华北军区指挥,后受中央军委指挥。华北军区第一兵团主要担负太原方向作战任务,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主要在冀东、平绥方向钳制华北敌军,配合东北野战军作战。
东北野战军入关后,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及军区地方部队统一归东野首长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指挥,配合东北野战军发动“平津战役”。
1949年4月,中央军委将第18兵团和第19兵团(原华北军区第一、二兵团)划属第一野战军建制,进行西北战场作战。第20兵团(原华北军区第三兵团)调赴天津、塘沽和秦皇岛,担负海防任务。
华北野战军史
华北野战军是一支与四大野战军齐名、由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直接领导的英勇之师与其他野战军一样,这支部队同样人才辈出:聂荣臻、徐向前、罗瑞卿、萧克、杨得志、杨勇、杨成武、苏振华、耿飙、胡耀邦等一个个声震中外的著名将帅,都曾在这支部队中战斗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及第二野战军一部先后进军福建。上海战役之后,第10兵团在上海国际饭店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三野领导人陈毅、饶漱石、张鼎丞等到会讲话,勉励第10兵团全体指战员坚决执行中央军委、毛泽东的伟大战略决策,克服困难,完成解放福建、建设攻台基地的任务。
解放战争中,它历经大同、集宁战役、张家口保卫战、保(定)南战役、正太战役、保北战役、解放石家庄、晋中战役等,锋芒所指,所向无敌,以其骄人战绩,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卓越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察冀军区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将所属主力部队编成第一、第二野战军。并于1945年9月至高无上12月,协同严晋绥野战军进行了绥远战役。1946年9月,组成晋察冀野战军机关。萧克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治委员,耿飙任参谋长,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纵队。先后进行了正太战役、清仓战役、保北战役、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等,使晋察冀解放区与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一片。
1948年5月组成。辖第一、第二、第三个3个兵团,由聂荣臻、徐向前等领导。参加了解放太原、进军绥远及平津等重大战役。后改编为军委直属第十八、第十九、第二十兵团。1948年5月,晋察冀野战军与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合编成华北野战军,并成立华北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治委员,徐向前、滕代远、萧克分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员,赵尔陆任参谋长,罗瑞卿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第二兵团,北岳军区第一纵队,冀中军区第七纵队等部。后增编第三兵团。而后第一兵团在徐向前领导下取得了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的重大胜利。
1948年10月,以主力部队出击绥远,并配合东北野战军进行了平津战役,解放了北平、天津等重要城市,1949年1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将所属3个兵团依次改编为第十八兵团、第十九兵团、第二十兵团。太原战役后,第十八、十九兵团于5月拨归第一野战军建制。。它是由抗战时期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主力和晋冀鲁豫部队一部,经编组改建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