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 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体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传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他认为,我们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上进行培育,吸取营养,汲取力量,服务实践,顺应时代,唯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更多的人所认可,并贯穿在日常行为之中。[详细]
- 雷锋的平凡在于任何人都可学
- 他的事迹感动了亿万中国人民,他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华夏儿女,他的赞歌曾经唱遍中华大地.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人们的价值观悄然转变,雷锋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他的精神仿佛也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人们的心中逐渐出现了一种困惑,“还有雷锋吗?”“还有必要发扬雷锋精神吗?”面对疑问我们为之震撼,面对疑问我们深感担忧。因为这不仅是对英雄的漠视,更是心灵的扭曲,道德的沦丧。人民需要雷锋精神,时代呼唤雷锋精神。[详细]
- 请修改本链接
- 请修改文本内容[详细]
- “为曾经的不诚信,我道歉”
- “或许你也曾抱怨现实社会缺少温暖和信任,但你是否意识到,每一点不信任的传递与累积都来自于个体做出的不诚信行为。有没有一次不诚信,让你始终无法释怀?”自4月22日起,新华社联合新浪、搜狐、网易共同发起“为曾经的不诚信,我道歉”征集活动。一个多月来,许多人通过网络平台和实地街访,说出了深藏心底的故事,并真诚道歉。[详细]
- 节约美德:深厚的民意基础
-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各部门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行动取得显著成效。近日,国家又发出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的号召,各界群众纷纷响应,表示要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进一步发扬光大。内蒙古阿荣旗的郭春龙认为,今天我们倡导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并不是要像过去那样吃糠嚼野菜、穿补丁衣,而是提倡一种精神境界,就是要求我们从国情和家庭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地适度消费。[详细]
- 请修改本链接
- 请修改文本内容[详细]
- 孝 也是一种生产力
- 每每谈及孝亲的话题,总是避不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此类的理由与借口,“子欲养而亲不待”等古语耳熟于心,可有多少人因身在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压力下,选择了屈服于压力而忘记了聆听父母内心所需。在看到这些新特点、新变化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孝敬、尊老、敬老”已经不再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而正成为一种选树产生劳模,发挥劳模引领作用的导向和平台。[详细]
- 带上“文明”去旅游
- 旅游越来越热,这体现了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市民朋友更加注重精神、心灵方面的需求。这是一种进步,但只是这样的进步,如果离开了文明的伴随,终将事与愿违,成为“虚妄的盛宴”。在端午假日即将到来之际,全市旅游系统推出了多项举措,倡导文明旅游。这种倡导背后是尴尬,更是富有善意的提醒,值得我们关注。旅途中,文明素质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坚持不懈地培育规则意识、提升文化追求、涵养公共精神,多方合力,才能让文明旅游成为每个人的习惯。[详细]
- 请修改本链接
- 请修改文本内容[详细]
- 罗天昊:中国急需创新环保模式
- 最近两三年来,京津冀经常处于雾霾之中,就全国范围而言,也基本如此。新年伊始,环保部即通报,全国15%的国土遭雾霾,北方20城市污染严重。而这还不是最严重的时候,在去年全国雾霾最严重的时候,全国有50%左右的国土遭遇雾霾,20个省的104个城市遭遇严重污染,考虑到我国实际上适合居住的范围,大约在胡焕庸线东南侧内,则主体国土,约80%的区域遭遇污染。[详细]
- 进一步强化全社会法治教育
- 为了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要继续在全社会范围内进一步强化法治教育,甚至进行法治启蒙,使全体国民牢固确立法律至上的理念,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崇法、护法、畏法、守法的社会氛围,使全社会更加有序、更加安全、更加稳定,这是一项具有全局性、根本的重大战略任务,因此必须下大气力抓紧抓好。这是一项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当前,如何在全社会强化法治教育?[详细]
- 请修改本链接
- 请修改文本内容[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