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 克里特岛战役结束
在此战役中,德国部队伤亡1万4千余人,损失飞机220架,尤其是空降部队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此后,德国再未实施过大规模空降作战。[详细]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对陕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从而使得中央红军在陕北初步站住了脚跟。然而陕北地区地瘠民稀,难以供养突然猛增的红军队伍。陕甘红军能否生存下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如何将中国革命引向新的阶段?下一步战略方针是什么?这些问题成了军委领导所关注的焦点。
毛泽东力主东征
关于红军的行动方向和战略方针问题,当时在党内领导层中并没有取得认识上的一致,有的同志认为目前我们刚到陕北,刚站住脚,应巩固一段时间再往前发展,有的主张往西,向宁夏发展,有的主张往北,向内蒙发展,以便背靠苏联,也有的要先往南,打击东北军、西北军的力量,以求巩固陕北根据地。
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是在发展中也可以巩固,部队应向东发展。1936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确定“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直接作战的力量”和努力“扩大红军”的方针。这个决议发布后,多数同志同意战略方向向东,但有的同志仍怕红军主力东进后,陕北根据地可能丧失。特别是李德在所谓《对战略的意见书》中,诬蔑毛泽东同志东进是想要挑起苏日战争。因此,1936年1月31日,军委在延长开会研究战略方针,毛泽东同志在会议上反复说明,东征讨阎无论政治上军事上都对我们有利,我们执行的是“发展中求巩固”的方针,但仍有部分同志担心黄河天险,渡过去后有没有回不来的可能。经讨论研究最后取得了共识,出师山西、进行东征就已是箭在弦上了。此时我们的红军指战员多么希望在完成了震惊中外的壮举之后,能好好地休息一番。但他们知道,不打败国民党军队和日本侵略军,就永远也不会得到安宁。因此,一接到东征的命令,红军指战员立即打起精神驱除往日的疲劳,磨拳擦掌,积极地投入到东征的各项准备工作之中。
先锋军夜渡黄河
1936年2月20日晚,正值农历正月二十八,没有月光,没有星星,只有高原上皑皑的白雪和泛着冰块奔腾而下的滔滔黄河水。红1军团、15军团趁夜幕长途跋涉,极其隐蔽地来到黄河西岸,在沟口至沙口一线,紧张而秘密地进行渡河准备。20时,我红1军团的2师5团和红15军团的75师223团在预定渡河点同时下水,先遣队员们先将小船由通向黄河的小川里悄悄地划出来,划到了水深处然后人乘上去直奔黄河中流。当夜。只见人影绰绰,大家都压低嗓音说话,显得很肃静,只听见黄河咆哮和河里冰块碰击木船的声音,木船渐渐划向对岸,划着划着,突然对岸发出了一猛烈的枪声,战斗打响了,偷渡变成强渡,木船也加快了速度,很快靠岸了。就这样,勇士们以勇猛果敢的行动,穿过敌人的枪林弹雨,冲过滔滔黄河的惊涛骇浪,一举突破了阎锡山所谓的“攻不破的黄河防线”,登上黄河东岸,控制了河东滩头阵地,并积极扩大渡河场,掩护主力部队渡河。21日拂晓前,我红1方面军在基本没有伤亡的情况下,所有东征部队全部渡过黄河。
我红1军团于21日拂晓,一举攻占了三交镇,歼敌1个营,主力乘胜向中阳、关上村方向发起进攻。2月25日,红1军团于关上村将号称“满天飞”的阎锡山独2旅四面包围。经激战,歼灭1个团,余部拼死突围,后于27日被全部追歼,旅长只身逃回。按照当时太原报纸报导,这一战“精锐被歼,晋中惶惶,太原震动”。红军取得了东渡后第一个胜仗。随后,军团主力乘势推进到汾阳西南兑九峪、三泉镇地区。与此同时,我红15军团,除以一部兵力包围石楼外,主力于2月25日1时先在石楼歼敌1个营,尔后于蓬门又全歼阎军1个营,并乘势于27日进占水头镇,后推进到大麦郊地区。
激战兑九峪
面对红军的强大攻势,阎锡山一面急电蒋介石,请求发兵来援;一面调整部署,将自己所有能机动的兵力集中编成4个纵队,于3月4日开始,分3路向红军反击。毛泽东当机立断、敌变我变,于大麦郊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研究决定以红1军团2师一部在关上村附近钳制敌第4纵队,以红15军团1个营在石口镇地区钳制敌第1纵队,集中两个军团的主力,在兑九峪地区歼灭敌第2、3纵队。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