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 克里特岛战役结束
在此战役中,德国部队伤亡1万4千余人,损失飞机220架,尤其是空降部队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此后,德国再未实施过大规模空降作战。[详细]
河西走廊军民共患难
1936年10月底,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后组成西路军。之后近半年,西路军与马家军阀展开了殊死搏斗,以2万余兵力对抗数倍敌军,经过古浪、凉州、山丹、永昌、临泽、高台、安西等地的浴血奋战,全军伤亡严重。1937年5月初,整建制400多人抵达甘新交界星星峡,脱离险境。
西路军在河西走廊的征战中,派出大批战士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宣传发动群众,召开各界群众代表大会,建立乡村基层苏维埃政权,使当地群众对红军有了更多的了解。西路军的群众工作富有实效,部队得到人民群众不同方式的大力帮助,军民患难与共。河西地区各族群众自愿为红军缝补衣袜、抬送伤员,冒着危险掩护红军,为红军指引道路。安西县万佛峡榆林窟的道士郭元亨,在西路军将士伤病交加、缺衣少食、疲惫至极的危困时刻,腾出道观供红军休养,还捐赠小麦二石、面粉200多斤、黄米六斗、胡麻油30斤、硝盐四口袋、羊三十只、骡子一头、马一匹。这些救命物资,给了西路军战士们冲破黎明前黑暗的极大帮助,为他们与从新疆前来迎接的同志胜利汇合起了重要作用。郭元亨道士大义之举,是河西走廊群众支援西路军将士的缩影。
不论是率先由陕南西进甘肃的红二十五军,还是自川北进入甘南的红一、二、四方面军,都在甘肃境内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不论是三路大军的胜利会师,还是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无不谱写了壮丽的革命篇章。在转战甘肃的历程中,党中央和广大红军将士严格践行群众路线,开展了灵活多样的工作,紧紧依靠群众,切实保护群众根本利益,深入群众宣传北上抗日政策,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甘肃的影响,得到甘肃各族各界群众的大力支援。这不仅使党和红军克服了严重的生存危机,为红军落脚陕甘革命根据地以及取得长征大转移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也为开创中国革命事业新局面、促成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