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 克里特岛战役结束
在此战役中,德国部队伤亡1万4千余人,损失飞机220架,尤其是空降部队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此后,德国再未实施过大规模空降作战。[详细]
八一南昌暴动一直为中共高调渲染,南昌城里至今还保留十分隆重的纪念馆与暴动领导人群雕。但这场中共建军的暴动,怎么会失败?怎么虎头蛇尾?后来呢?具体细节呢?中共党史一直语焉不详。 脆弱的革命意识 南昌暴动后,暴动主力叶挺、贺龙部经抚州、瑞金、会昌、梅县,再折回汀州、上杭一带,最后经大埔一直退往潮汕方向。1927年9月24日,暴动部队前锋抵达汕头,汕头农军起来响应,但遭陈济棠、王俊(国民党潮梅警备司令)、黄绍雄合围,9月30日不得不退出汕头,在汤坑进行防御。汤坑之战乃赤暴军队的最后一役,对垒双方实力悬殊:国军1.5万,暴动赤军五千。中共〈中央通告第十三号——为叶贺失败事件〉:“巷战一昼夜而我军竟完全解体”。 汤坑败后,叶挺部仅余七八百人,退甲子巷而溃散;贺龙20军第12师二三千人奔海陆丰,“这部分的军官政治意识本甚模糊,离开大队之后,更是绝无目标的情形,竟要求李济琛收编。”革命意志居然如此脆弱! 1927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关于叶贺部失败的〈通告〉中,将败因归于“没有大大杀灭豪绅资产阶级的权势与势力(叶贺军队之中‘不扰民’的口号几乎高于一切”。〈通告〉批判前敌委员会政纲错误,“提出‘没收二百亩以上的地主土地’的主张,这是非常之大的错误,这证明没有土地革命之决心,这种政纲可以使叶贺暴动根本上丧失其意义。”意思是为什么不没收二百亩以下中小地主的土地?分明是对“土地革命”有所保留。 无论最后的汤坑之战“一昼夜而完全解体”,还是“要求李济琛收编”,包括只没收入“二百亩以上地主土地”,既不英勇,缺乏革命坚定性,也不符合土地革命的彻底性。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