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 “紫石英号”事件爆发
1949年4月21日,英国护卫舰“紫石英”号未经允许进入解放军渡江战役作战江面,遭到解放军炮兵的警告性射击。[详细]
至2020年,健康社区占社区比例达到30%,力争全市有4到5个区成为全国健康促进区,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3年的24.7%提高到40%。
在全社会倡导形成关爱医护人员的风尚,建设和谐医患关系。创新卫生计生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推行以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的用人机制,完善公立医院院长选拔任用制度,推进内部分配改革,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并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和成绩的卫生计生人员实行奖励,授予荣誉,激发全系统促进健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问:“十二五”期间健康北京建设发展的总体情况是怎样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十二五”期间,北京市着力提升医疗和公共卫生体系服务效能,优化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外部支撑条件,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在增进人民健康、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等方面取得良好进展,健康北京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居民健康水平实现新跨越。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由2010年的80.81岁增长至2015年的81.95岁。孕产妇死亡率由12/10万下降至8.69/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10年的3.29‰下降至2015年的2.49‰。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二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从2010年的828.5/10万下降到2015年的498.95/10万,下降了39.8%。面向城乡常住居民免费提供12大类46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11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分别比国家项目内容多两项和6项。
三是医疗卫生资源和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高。2015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量10425家,比2010年增长9.6%;编制床位11.84万张,比2010年增长25.2%;执业(助理)医师9.6万人,增长45.5%;注册护士11.4万人,增长70.1%。医疗服务供给量快速增加,2015年,全市医疗机构诊疗数2.35亿人次,比2010年增长60.9%;出院病人达到340万人次,医疗服务效率提升。
四是医疗卫生资源结构持续优化。通过重构医疗服务体系和资源布局调整,建设完成了11个区域医疗中心,在五环附近,初步建成了33家医院,并形成了强大服务能力。非公医疗机构获得空前发展,占医院数量的比例超过63%。全市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和保障水平显著提高。
欢迎注册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