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必!
首先,数据指标体系本身就有一定问题。
刚才提到的排名都是以汇率计价,而一般认为,中国以汇率计价的人均GDP是被远远低估了。如果换成以购买力平价计价,排名会发生较大变化。
早在201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就认为中国以购买力平价计价的GDP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同时印度也超过了日本,这种调整基本减少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绝对数值差距。
然而,由于其它发展中国家低物价消费上调更多,中国以购买力平价计价的人均GDP世界排名反而更低了!也就是说,中国的人均GDP被更严重地低估了。
其次,中美两国的GDP统计有着深层次的不同。
美国有很多并不增加财富,甚至是增加国家负债的经济活动被统计成GDP。例如美国增发国债消费创造了GDP,政府国债一年年高涨总数已经超过20万亿美元了。
而中国正相反,中国有大量的经济活动被GDP统计忽略了,而被统计进GDP的很多活动本身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却只计算了不大的增加值。
例如,2016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仅51.6%,在世界各国中明显偏低。不少学者就指出,由于技术性原因,中国对服务业的统计比较粗放,很多规模以下的服务业要么从统计意义上不存在(如淘宝不交税),要么被简单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