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教育史上,从来没有哪一篇文章能引发如此多的争议。
这篇文章就是当代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为了截击美军南逃,穿插到松骨峰一带。
说起来,这个松骨峰,仅有几百米高。实际上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山包。
根本无险可守。
但是,一营三连以百人之力,在松骨峰北侧无名高地,竟然阻敌数个师,长达十几个小时,为主力部队围歼敌人、夺取第二次战役的胜利争取了宝贵时间。
时任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不禁发出感慨:“除非上帝亲自带着钢盔来参战,否则我只能后撤。”
1951年,到朝鲜战场采访的魏巍,深深的被战士们的革命乐观精神和英雄事迹所感动。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谁是最可爱的人》。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头条发表了魏巍的这篇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毛泽东阅后批示:“印发全军”。
朱德读后连声称赞:“写得好!很好!”
周恩来在1953年第二次文代会上讲话时,直接推开讲稿,对着话筒大声说:“在座的谁是魏巍同志,今天来了没有?请站起来,我要认识一下这位朋友(这时,全场都望着从座位上站立起来的魏巍,热烈鼓掌),我感谢你为我们子弟兵取了个‘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称号。”
随后,《谁是最可爱的人》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