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广大农村,扫盲运动则非常注重实用主义。
毕竟那个年代对于一个文盲农民来说,他是不需要了解什么音乐、美术、古诗词的,所以山东省莒南县高家柳沟村总结了“高家柳沟经验”:首先要从学写社员的名字学起,然后再学各种农活、农具的名字,“做什么,学什么”。
初春时,社员忙着春耕和送粪,他们就学“春耕”、“送粪”两个词;捕红蜘蛛的时候,他们就学习“红蜘蛛”;该深翻地了,他们又学了“深翻地”三个字。
为了防止忘字,每天晚上学员们都集中起来学习,白天劳动间隙,识字班还办到了田间地头。
经过两个半月的学习,参加学习的115名青年,有19个能当记账员,92人能记自己的工账,不能记账的只有4人。一代伟人接到报告后非常高兴,随即批示“这种学习班,各地应当普遍仿办”。
除了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国家也想方设法减小扫盲的难度。比如,1956年,国家确定并公布实施汉字简化方案,1958年颁布了汉语拼音方案。
简化字对扫盲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繁体字“憂鬱的臺灣烏龜”要117划,简体字“忧郁的台湾乌龟”只要51划,哪个更容易记?
别说70年前的文盲了,就算现在的人,学会这七个繁体字,也要费好大一番功夫。
而汉语拼音方案,更是使祁建华的识字速成法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