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
众所周知,印度传统的种姓制度,早在1947年印度取得国家独立之后,便已经废除。
然而,从法律层面上讲,“种姓制度”固然已被废除,但是这并不代表着种姓制度遗毒在印度社会的消失
——在今天的印度,依据各类人群的实际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印度人依旧被分为了三六九等。
他们分别为
表列种姓:即,传统的在册达利特,贱民、不可接触者,这部分人占印度总人口19.7%。
表列部落:即,在册的原始、山民部落,这部分人占印度总人口8.5%。
其他落后阶层:即,因为各种原因在社会和教育上落后的阶层,这部分人占印度总人口41%,以在册的首陀罗为主,包含了部分落魄的吠舍。
先进种姓:即,传统的在册高种姓,及社会和教育上保持先进的阶层,这部分人占印度总人口30.8%,包含全部的婆罗门、刹帝利,及部分的吠舍,和极少数的首陀罗。
其中,纳萨尔派的铁杆政治支持者,主要是表列种姓和表列部落,这部分人口,占据了印度总人口的25%左右,约合3.7亿人口。
印度政府的铁杆政治支持者,主要是先进种姓,这部分人口,占据了印度总人口的30%左右,约合3.9亿人口。
在此以外,“其他落后阶层”则处于中间摇摆位置。
在政治上,他们相对而言可能更加倾向于纳萨尔派的土地改革、种姓制度废除等政策主张,但是在经济上,他们又不得不依附于以印度政府为政治代表的印度教派势力、大地主及大资本家联盟。
不得不说,印度真的是一方神奇之地。
一个国家,两种道路,三方阵营,这种换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必然你死我活的撕裂,在印度,竟然能够以“僵局”的形式,平衡维持长达半个多世纪!
可是,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印度还能够继续维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