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之末的朝鲜,犹如一个被强盗觊觎的少女,生父惨遭强盗杀害,自己唯一可以依靠的丈夫,却又是杀害生父的强盗!
一方面,她怨恨生父的孱弱,却又难忘自己华夏旁支的“骄傲出身”。另一方面,她耻辱于强盗的野蛮,但又自傲于依附强盗所带来的强大!
毫不讳言,这种自傲且自卑的矛盾心态,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半岛的近代历史发展。而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最终战败,失去了宗主依附的朝鲜半岛,再一次的陷入了迷茫。
正如在上文提到的那样:
没有集体记忆,没有共同体认可的过去, 就没有真正的共同体。要想形成共同体, 必须建立共同记忆……共同记忆的多寡决定我们之间联接的程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独立”建国的权力,千年以来第一次递到半岛手中时,为了“共同记忆”的建立,他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三八线以北的朝鲜暂且不表。
1948年,成立之初的大韩民国便随即颁布《韩文专用法》,在该法律中,随同废除不仅仅只有殖民印记浓重的日文,包括汉字在内的半岛传统用字,同样被禁止公开使用。
当然,对于在韩国根基尚浅的日本文化而言,一纸法令或许能够将之消灭,但是对于浸润韩国千年之久的中华文明,充斥韩国社会的中国印迹,却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消灭。
需要用中文读写的韩国《独立宣誓》
转折发生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
当年,为了向世界展示一个缔造了“汉江奇迹”的自由韩国形象,同样也为了迎合当年经济奇迹之下,韩国社会所普遍存在的自尊需要。
在韩国政府的引导下,“韩文化”的概念被第一次提出,随同而来的,是当时韩国社会以一种近乎偏执的手段,对本国社会存在的一切汉字标记、汉文化遗存,进行了抹除抑或是转移!
当然,如果说1988年之际的“韩文化”提出还是带有某种民族自尊印迹的偏执的话,那么在1998年,当亚洲金融危机对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韩国经济重创,时任韩国总统金大中“文化立国”战略提出之后,那段曾迫使韩国去努力遗忘淡化的“屈辱”,便已经注定挥之不去...
越强调,越缺乏;
越缺乏,越抢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