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者,大事也,不可不察,更不可误察。有几个动向要注意:
一、印度从62年战争、79年冲突、90年代的边境摩擦、近几年的实控线冲突中,并未尝到教训,或者过早地自行抹掉了这些教训。印军屡败屡战,但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无法对实控线一带进行有效掌控,印度战败反而获得了前进。因此,对他们而言,只要有进展,战争本身的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拱卒前进。因此,印度丝毫不以战败为教训,反而认为是实际胜利。在他们的宣传中,多次战争都是“印度胜中国败”,如果不是印度“大人大量”“早就打到川藏了”。同样,由于印度教中现世苦修来世福报的思想以及种姓的存在,战死者中低种姓者如同牲畜一般无人问津,而高种姓者则予以高额补偿。因此,每次战后,印度都是一片惊叹之后又喜气洋洋信心满满,战败这一部分记忆已经被有意识地从大脑中删除了。
二、印度就是南亚的麻烦制造者与分裂的始作俑者。印度这个民族(其实称“印度的领导集团”更准确)并非我们想象的那种深明大义,也不考虑痛定思痛。二战之时就与法西斯勾结,转头又投降日本,最后又借重美国,赶走了西方多个殖民国家。而在后来的独立过程中,又连续不断地出尔反尔,丝毫不拿条约和协议当回事,毫无廉耻地利用和屠杀穆斯林,最后印巴分治,又分割巴基斯坦成东巴(孟加拉)和西巴(现巴基斯坦)。在南亚诸国中,不顾自己刚刚独立的身份,又继承英国殖民地位,控制了南亚多个国家,如不丹、锡金、尼泊尔、斯里兰卡。而南亚诸小国力有不逮,无力反抗印度,稍有合作意向印度就会大加干涉,因此,诸国苦印度多年但不能组织有效反抗。因此,印度以此为据,认为自己南亚次大陆霸主的地位是当然的和天然的,丝毫不顾忌动用各种手段在内获取利益,包括战争在内。印度在长期的各种纠缠中从不考虑目的的正义性和手段的适当性,而只考虑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