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的宰相黎塞留创办“法兰西学院”,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神圣伟大的中国文明,编撰法国第一部“书同文”的法语辞典,以统一和规范混乱不堪的粗俗法语各地方言和文字。路易十三利用赴华基督教传教士从中国传回的大量汉语辞书和文史、文学资料,先编撰一部《汉法词典》,大力引进典雅、高级的“汉语雅言”词汇,大大充实法语词汇,使法语不再是一些粗俗的“脏话”。在此基础上,再编撰首部《法语辞典》。
《汉法词典》和《法语辞典》分别花费了36年和60年时间,才于1670年和1694年先后出版。
正是由于这一富于远见的“学习中国文明工程”,法语才一举超越所有欧洲各民族粗俗语言,登上欧洲“文明通行语”的宝座。
1640年,法国诗人保罗.斯卡龙,在一首诗中夸赞中国商品,灰色的龙涎香,华美的漆器,精美的瓷器。它们来自这个神圣的国度。更确切地说,来自天堂。
在欧洲人心中,葡萄牙商人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商品都是无与伦比的“奢侈品”。中国完全就是个“神圣的天堂”。
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欧洲人一直都是崇拜中国仰慕中华文明。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城,自诩为文明人的英国兵和法国兵洗劫了圆明园,掠夺了超过150万件皇家文物,劫掠完毕后,英法军队纵兵焚烧,万园之园毁于一旦。
1861年,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写道: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在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他们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雨果先生代表了当时法国人的一些态度。
明朝的工农业、商业等所有经济领域和军事实力都全面碾压欧洲,却被一味奴役和压制亿万汉族民众的满清彻底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