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访问

下载APP

关闭

三十年突围,中国反客为主!直戳美国七寸

作者:
2020-09-29 11:57:47

彼时,在西方媒体不余遗力以价值判断的宣传下,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越过科学结论,直接与人类工业活动产出的碳排放挂钩。所以,对于非发达国家而言,碳排放额度的多少,决定着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根据IPCC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按升温2℃的阈值算,到2050年大气中CO2的最高峰值必须控制在450PPM以内。换言之,接下来四十年时间全球CO2最大的排放空间只有8000亿吨

对此,IPCC的方案是发达国家分走44%,发展中国家分走56%,如果排放量超出分得的额度,那就需要在国际市场上花钱购买。然而,这看似合理的分配机制存在着两个BUG:

第一、27个发达国家人口只有11亿,而发展中国家人口有55亿,后者的人均排放量只相当于前者的三分之一。

第二、在发达国家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中,其人均碳排放量是发展中国家的7.54倍。如今他们过上好日子了,却要用碳排放额这张明牌限制发展中国家过上好日子。

这合理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对中国尤其如此。

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开始走大规模基建道路,而诸如钢铁、水泥、石油这类基建必不可少的材料,恰好是碳排放量最大的工业产物。在此基础上,按照包括IPCC在内的七个方案,中国的碳排放空间只能支撑10年。到2020年之后,中国为维持正常的工业运转和人口就业,每年至少要花费1500亿美元到发达国家市场购买碳排放额度。

欧美国家什么都不干,就用一张纸就能在束缚中国发展的同时,还能在道德制高点上每年躺赚一万亿人民币,这笔买卖怎么算都划得来。

于是,围绕着8000亿碳排放量这块蛋糕,与会国家分成四大阵营——

首先是强烈支持方案成型欧洲和日本:在8000吨CO2这个逻辑上,工业活动是罪魁祸首,成员国要想减排无非三种方案,一是砍掉部分工业产能,二是在工业活动中使用更先进的环保技术,三是用新能源代替CO2排放量多的化石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