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谈判是中欧关系的重要优先项。谈判已历时7年,若在年底完成,将成为中国对外签订的第一份包括市场准入的双边投资协定。
这将为未来5-10年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划出时间表和路线图,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更具有战略意义。
尽管双方都在努力推进协议,但谈判中依旧存在阻碍,诸如市场准入要求、对等开放程度以及经贸活动的政治化解读。
而这,似乎也是中欧关系的形象隐喻。
不同于中美关系,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末遭遇过两场小风波,但总体上持续近40年的稳定蜜月期,直到这两年才断崖下挫;
中欧关系则暧昧且复杂得多,总给人若即若离、捉摸不定之感。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相比美国的围堵,欧洲反响还比较积极。
2014年,中国提出筹建亚投行的倡议。日本冷眼相对、美国号召兄弟们实施孤立,不料英国、法国、德国纷纷倒向中国。
截至2019年,欧盟连续15年为大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地,中国连续14年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另一方面,欧洲似乎没有真心接纳中国。
2019年3月,欧盟委员会一份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位为“体制性竞争对手”(Systemic Rival),这显然不是良好信号。
同年,捷克首都布拉格市长公然挑衅一个中国原则,与台北缔结友好城市。
2020年5月20日,捷克参议院以50票赞成、1票弃权通过议长维特齐率团访问台湾省的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