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在军事层面之外印度还在经济领域发起了一系列所谓的“对华反制”行动,例如从最初印度政府或明或暗地引导民众抵制中国商品,到恶意延长中国商品的清关时间,尽管此举让莫迪当局收获了不少的民意支持,但失去中国商品的恶果也正在逐渐显现。
或许是引导民众抵制中国商品不够过瘾,莫迪当局又想出了一系列打压在印中企及其产品的“昏招”,截止到目前为止莫迪当局在电信运营、手机应用、建筑、石油运输和进口等领域给中企设置了非常高的门槛,可以说正在尝试逼迫中企主动退出印度市场。
现在印度国防部又一句“先发制人”很有可能会再次点燃本就紧张的中印关系,而且随着莫迪当局煽动的民粹思想成为社会主流,很有可能这一次将中印关系裹挟到最坏的结果,若是如此两个14亿人口的大国失掉的不仅仅是信任,还有众多的共同利益。
事实上中国早就有意与印度解决边界纠纷,然而对其他国家有效的互信措施唯独对印度无效,原因其实也不难分析,印度曾经在这一地区占据优势,特别是在80-90年代里表现较为明显。不过1988年后印度与中国重新改善了关系,1998年印度因为核试验后需要突破国际制裁也试图维护好与中国的关系,因此在这一时期中印边界较为稳定。然而,印度在意识形态上继承了英属印度对边界的看法,他们仍然将英属印度的诉求作为自己的利益诉求。与此同时,印度军队、政府内部带有后殖民色彩的松散组织结构也鼓励了印度基于这种诉求进行的投机行为。应该说,1962年的战争失败并没有让印度放弃这种利益观念,他们仍然在1967年、1987年制造或试图制造较大规模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