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既然在21世纪走入复兴布新的阶段,上世纪革命的资产里,必然也能找“旧”的回来比对。因为所谓的“新”,绝大部分是为“旧”注入新意的结果,这才叫做“复兴”,纯粹原生的“新”,没有“复”的概念。
现在高谈阔论中国复兴者太多了,但在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的主旋律是救亡图存,西方知识分子则在半个世纪的顾盼自雄,又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后,自我怀疑了起来,罗素就是其中的典型。
他批判西方社会的方式,就是“亲中”,但他与现代西方捧中国的差异在于,罗素是真心捧。今天陷入民主危机和新冠证伪的西方,中国仍然是他们绕不过去的“恐惧的总和”,与百年前的西方知识界一样,建构“中国威胁”的西方知识分子,来中国长住观察的,少之又少。
相对地,罗素的中国观,来自他在中国教书的亲眼所见。经过一年的观察,他说“当我去中国时,我是去教课,但是,与时推移,我在教的方面想得愈来愈少,而在(向他们)学的方面却愈想愈多”。
罗素将在中国学到的东西,系统性地整理后写成了一本书《中国的问题》,在当下咀嚼近百年前的“亲中”论,特别有意义。
美国国运的困境:
尤其在新冠于西方攻城拔寨势不可挡的今日,罗素当时对西方的批判依然有效,而对中国的见解则颇有远见!
这类远见,其逻辑与把明朝与美国对比类似!
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亡于天灾、亡于万历、亡于财政, 有人认为财政危机是导致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尤其是到了明末这种危机更为突出,财政收入大量流失、为了应对满洲贵族以及农民起义而不断增加的军费使得财政支出更为庞大。
为何明朝会面临如此严重的财政危机呢?
实际上,根源就是明朝本身财政体制的缺陷及对时代背景转变应对不足、管理僵化导致的。
西方目前体制有两个优点,反而成为大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