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摩洛哥首都菲斯发生骚乱,法军以保护侨民为借口进驻菲斯,德国指责法国破坏协议(承诺不驻军),将炮艇“豹子号”派到摩洛哥港口。
法德在战争边缘控制住局面,根本原因是法国不想打,德国还没准备好。
英德矛盾也在升级,德国不但建造了“无畏舰”,还缩小了与英国海上军事力量对比,海军总吨位从10比22变成10比16,而且军舰数量还在增加。
英国要求列强开会限制各国海军军备,只要大家不建军舰,停在原地,英国还能保持最强实力。
德国断然拒绝了英国提议,开足马力建造战舰。英国在舆论上将德意志帝国形容成凶暴的军事国家,而独霸海洋的英国成了无辜受害国。
德国是自身发展的需要,而非蓄意挑战英国,德国新首相上台,还真诚地希望改善英德关系。
但英国认为,只要它的海洋霸主地位被动摇,就是不可接受的事情。也就是说,英国可以容忍德国发展陆军,但接受不了德国发展海军。
战争爆发
意大利是个欧洲奇葩,德奥意三国同盟形成,有它的一份功劳,俄国通过拉科尼基会议唆使意大利叛变,建立一个反对德奥的阵营。
意大利果然叛变,令德奥同盟更加明显,阵营更加清晰,这让战争的可能性又增加了几分,俄国开始扩军备战。
俄国向法国借了25亿法朗巨款,兵力增至180万,但是,俄国还不起新旧债务,在农业丰收时还能维持,结果,1913年是灾年歉收,支付结算无法平衡。
沙皇面临两个选择:破产或战争。
德国也在备战,它判断英国会加入反德奥阵营来绞杀自己。
奥匈帝国王储在萨拉热窝遇刺事件,只是雪崩时的一个小雪球,这种小雪球就算不在萨拉热窝,也会在别的地方出现。
战争原动力是一个新兴强国对旧帝国挑战,有人要保持霸权,维护既得利益,而挑战者就必须被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