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营划分意味着什么?人类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已给出了答案。
当时,全球霸主是大英帝国,英国对任何有可能挑战它霸主地位的国家都非常警惕。英国要确保它的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在全球畅通无阻;英国要确保它的工业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绝对优势;英国要确保它对能源关键地区的绝对控制。
这就是英国对国际关系的理解,它是通过暴力(海军)力量来实现的,谁失去了海洋,谁就失去了主动权。
英国人是“灵魂深处的海盗”,它的海外贸易市场与军舰实力有着极为深刻的互为因果关系。如果没有海军优势,英国就无法得到贸易市场,反过来,从贸易得到的财富,又增进了英国海军实力。但英国的霸权仅仅是来自贸易优势吗?遍及全球殖民地才是它取之不尽的滚滚财源。
每一个大国,要得到贸易优势,都必须拥有或控制尽可能多的出海口,比如沙俄彼得大帝为了出口海,一直推进到了波罗的海沿岸,叶卡捷琳娜二世再推进到了黑海沿岸,但这两个都是内海,通过世界海洋还会面临交通被切断的风险。所以,沙俄一定要得到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地区),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
但这会威胁到英国的霸权根基,所以英国联合所有可以联合的国家来阻止沙俄对君士坦丁堡觊觎。
但普鲁士统一德国后,英国霸权遇到了真正的对手。在德国的帮助下,1912年奥斯曼帝国亚洲部分铁路线已达到5200公里(1890年时才850公里),德国大量投资于奥斯曼帝国,同时德国海军开始扩充。
德国的威胁,远远大于沙俄,于是英国对沙俄产生了“友情”,世界大战的乌云在君士坦丁堡上空聚集,但这场大战通过外交手段被避免了,根本原因是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还没有完全形成。
俾斯麦建立德意志帝国后的二十年时间内,在国际政治方面相当低调,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因此英国同意在1890年将黑尔戈兰岛(相当于德国的直布罗陀)割让(归还)给它。
德国不断发展的工业资本力量,国内已无法容纳,它必然要向国外扩张,这必然触犯到英国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