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如此:
在国际问题上,我们固然始终坚守有理、有据、有节,可是国家之间的关系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维护就能维持的!
基于此,最近在经济领域相当流行的一个“词”,很喜欢:
底线思维
什么是“底线思维”?
顾名思义,所谓“底线思维”,就是在我们的价值衡量中划一条红线。
红线上的时候,什么都有的谈,可是一旦触犯了红线,也不要痛惜锅碗瓢盆,干就对了!
不过,“底线思维”的道理虽然很简单,可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碍于“沉没成本”的顾虑,大多数人总是在瞻前顾后下显得相当的“懦弱”。
以至于在踯躅犹豫、不切实际的幻想与接连亏损下,败的一无所有。
经济投资如此,国际政治博弈何尝不是如此?
当然,对于“底线”究竟设在哪,作为“非专业人士”,自然不好评价。
不过,既然我们已经明知了“底线”存在的必要性,那么由此引申的话,关乎底线划下时,全中国社会应该具有的一些心理准备,一些关于美国的心理准备,认为,时机已经成熟。
正确认知:滤镜与真实
你心中的美国,是个什么模样?
先别急着回答这个问题。
在此之前,希望大家闭眼仔细想一想,你我的中国意识下,那个真正根深蒂固的美国印象。
你想到了什么?
是肯德基?好莱坞?NBA?航母?自由民主?还是更近一些的“特朗普”?“疫情失控”以及“强权挑衅”?
1、历史接触初印象:其行敦厚
如今官方有据可查的第一次中美接触,时间大致应当是1784年,即清乾隆四十九年。
那一年,刚刚赢得了“独立战争”胜利的美国,在英国的和约默许下,获得了世界通航权
当年8月28日,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美国商船,抵达中国广州黄埔港。
然而,对于这艘抵达中国的“夷船”,无论是从高鼻深目的船员样貌,还是同样基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红白条纹基底的旗帜,彼时的大清官员并不能分清他们与英国的区别:
——所有人都以为,美国是另一个获得官方授权,在远东地区拥有贸易权的英国公司,而为了与其他英国公司进行区别,在旗帜上稍有不同的美国,被冠以了“花旗”的称谓。
不过,“身份”的误解并未阻碍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