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出了美元霸权支配之下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致命缺陷,而历史经验则说明,以内需为核心的内向型发展战略更适合于发展中大国。新自由主义对拉丁美洲的内向型发展战略进行了无以复加的批判,但事实却胜于雄辩:1960-1980年是拉丁美洲实行贸易保护的进口替代时期,在这个时期,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2.9%;但在实行新自由主义时期的1981-2001年,年均经济增长率则仅为0.4%。由于新自由主义的支配性影响,人们不仅无从了解内向型发展战略的基本经济学原理,而且已经忘记了美国在19世纪正是通过这种战略而崛起的历史经验。目前,世界经济正面临着全球化逆转的可能,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我们迫切需要从比较和借鉴的角度重新探讨外向型与内向型工业化的历史经验,特别是需要重新探讨发展中大国经济崛起的工业化逻辑及其历史经验,这其中包括对拉丁美洲内向型进口替代工业化道路的经验教训进行重新探讨,特别是要对中国建国六十年以来工业化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再反思。笔者组织翻译赫德森的《保护主义:美国经济崛起的秘诀(1815-1914)》的目的就是为了呼唤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大变革准备思想材料,并为笔者提出的“国内经济大循环发展战略”提供历史经验的借鉴。
自由贸易、外国直接投资、美元霸权、全球产业价值链和金融开放已经成为美帝国主义“套在巨龙(中国)头上的五条致命的绞索”,“中美国”形象地概括了宿主(新型殖民地)与寄生虫(新型宗主国)的关系,为了逃脱这种殖民地经济的命运,我国亟需尽早做出战略规划,逐步实现从“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向“国内经济大循环发展战略”的大转型:通过把注意力转向“内部改善”,在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内部环境上下苦功,经过若干年调整和准备,对外则抛弃出口导向型经济,使用美元储备回购外资企业,限制乃至最后取消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保护民族产业和国内市场,重新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和进口替代,严禁包括稀土等在内的资源或原材料出口,不惜以退出WTO为筹码对世贸条约重新进行谈判,大力支持我国高质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发展;对内则以工人农民的收入增长、开发中西部和振兴高质量生产活动为三大引擎;通过让民族高质量生产活动和农村市场与原先用于出口的廉价工业制成品相互提供市场,实现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通过各产业民族企业的高质量生产活动的迂回生产、重工业(特别是资本货物工业、军工)的迂回生产和中西部城市化创造比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导向战略更多的就业机会,抓住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将要爆发的以纳米、生物电子、新能源等为代表的第六次技术革命的机遇,大力推进以产业技术化为核心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反对金融开放,实施主权信贷,实现工业中心向中西部转移。这种国内经济大循环战略不仅是解开“套在巨龙头上的五条致命绞索”特别是破解美元霸权的根本途径,而且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可供选择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