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北宋一朝为收复燕云,日积月累壮大“封桩库”(北伐基金),后有俄罗斯兵不血刃夺回克里米亚,既要承担西方制裁软刀子割肉,又得不断输血救济克里米亚民生。对于今天之中国而言,正如乔良少将所言,我们的崛起到了将起而未起的关键时刻,如果不考虑成本和代价,复兴之路因武统台湾而被打断显然得不偿失。
岛内号称精锐的“两栖特遣部队”在此次演习里模拟解放军。不得不说,岛内拍摄的演习画面滤镜使用和后期处理充满了朦胧文艺风。
但是,并不认为武统的时机只能出现在中美较量分出高下之后,而应取决于中美关系的前景、双方博弈的进程以及我们是否做好了必要准备。我们对武统之后的国际压力和国内困难预期充分,准备得当,就不存在因小失大的问题。另外,在战争分出胜负之前,任何事前准备都是不够的。我们所追求的并非万全之策(事实上也不存在),而是将成本与代价保持在可接受和可控制范围之内。
当然,这种阳谋或曰对方看得见却不太容易阻挡的大势也存在变数。所谓变数在可预见的未来较长时间内会具象到中美关系的走向上,即美国不愿与中国保持“竞争合作并存”/“和平竞争”状态,不惜代价组建新阵营,与中国来一场你死我活的新冷战。如果新冷战趋势无可避免,那么前面提到的必要准备的优先级就会降低,武统的紧迫性也会上升为立即、马上、一刻也不能等。原因在于,手段尽出的冷战较量下,最终结果只能是一方胜利而另一方彻底出局,故而任何一方的软肋通常都会成为对手的杀招。
因此,我们何时能将武统台湾的成本和代价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或者可以接受的程度,武统的时机就越成熟。这个时机不是美国或者台湾岛内强加给我们的,而是我们依据自身实力和需求,为民族复兴主动采取的。反映到实践层面,就是我们消耗的准备时间越短,主动式武统到来的越快。
(责编:金紫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