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不到三年,如烟的年销售额就超过10亿元,年销量超过30万支,并且以叁龙国际的名义在港交所上市,市值超过千亿港元。当时网络上的电子烟论坛热闹程度堪比当今的“饭圈”,各种镀金镀银的电子烟也炒到了上万元。
但好景不长。2006年,央视曝光如烟戒烟效果造假,电子烟安全性及监管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国内市场销售大幅受挫,如烟只能放弃国内市场,全部转为外销。
但如烟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渠道远未成型,市场份额迅速被后来居上的国际烟草巨头挤占。如烟销量开始迅速下滑,出现连年亏损,最终在2013年以7500万美元的低价贱卖给全球第四大烟草公司帝国烟草,“中国版绝命毒师”韩力也屈身成为帝国烟草旗下子公司的一名顾问。
“先驱”成了“先烈”,身后留下的却是一片星辰大海。
就在如烟处于焦头烂额之中时,大量国内电子烟代工厂开始涌现。占据外贸产业链优势的深圳成为了电子烟生产大本营,在深圳宝安区沙井、福永两个偏远街道有上百家电子烟生产商,生产了世界上90%的电子烟。2009年成立的思摩尔(麦克韦尔),就是代工厂中最成功的一家。
2019年,全球有超过1200家电子烟制造商,前五大电子烟制造参与者的收益占市场总份额的30.5%,而思摩尔独占了16.5%,高于余下四家的市场份额总和,净利率高达30%,净利润23亿元。客户覆盖了全球四大烟草公司中的日本烟草和雷诺烟草,以及电子烟行业龙头Juul和国内烟油型电子烟品牌悦刻。
成瘾、暴利,电子烟行业的火爆,让品牌厂商争分夺秒地找代工厂生产,从而把思摩尔这样的代工厂推上“神坛”。
几乎每天都有品牌商前往思摩尔寻求合作。但由于产能有限,多数品牌商只能悻悻而归。为了争取代工厂资源,品牌方只能硬着头皮展开争夺。产品负责人纷纷将陪工厂的人喝酒、唱KTV、打高尔夫球甚至泡夜店写入每周的工作日程,有人曾用喝完一整瓶白酒换来一个20万套电子烟的生产订单。
这么好的生意,传统烟草又怎么会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