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美国著名地缘政治学家斯皮克曼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麦金德的“陆权论”和马汉的“海权论”,提出了美国具体应该怎么来实施新的国家陆海战略问题。
这就是著名的介入“边缘地带”理论。斯皮克曼认为,美国跟欧洲和亚洲都隔着大洋,一旦出现危险,就得远距离投射兵力,但美国可能都不知道亚欧大陆上发生了什么,等有危险的时候再去介入,那可能就晚了,所以美国不光要有强大的海军,还要在亚欧边缘地带驻军,建立军事基地。
按照斯皮克曼的说法,“谁支配着边缘地区,谁就控制欧亚大陆;谁支配着欧亚大陆,谁就掌握着世界的命运”。
那哪里是边缘地带呢,比如在亚洲,从日本韩国到菲律,再到新加坡这些地区,就是亚洲的边缘地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美国用来围堵中国的第一岛链。
现在美国采取的全球战略是,在欧洲承认“陆权论”,强力介入东欧,防止德法跟俄罗斯的接近,也防止土耳其衔接的中东地区跟德法接近。在亚洲呢,采取的是“边缘地带”战略,在中国周边建立军事基地等。
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其实无论是“陆权论”,还是“海权论”,又或者是“边缘地带战略”,都体现的是英国和美国等这种岛国形式国家的不安全感。也正是这种不安全感,使得英美等岛国无时无刻都在关心亚欧大陆的事情,都在见缝插针的介入地区局势。
这种不安全感有好的方面,那就是危机感,这种危机感会促使海洋国家不断的想办法,不断的要跟亚欧大陆国家的盟友建立信任,发挥自己的优势,保持自己的竞争力等等,但也有坏的方面,那就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获得更大的安全感,而经常不择手段。
但问题是,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德法开始“脱美”,英美等岛国的不安全感还会急剧上升,这将是亚欧大陆最大的不稳定所在。
七、
那说了这么多,我们最终要讨论一个什么问题呢?其实还是要回到中国和欧洲的关系,关于这一点,我这里说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欧盟是一个外向型经济,如果没有跟其他国家的互联互通,欧盟的存在本身就失去了合法性,因为欧盟的建立就是为了自己内部更畅通,且对外可以联合起来增加竞争优势。
德法现在GDP占欧盟(除英国外)的超过40%,2019年,德国的经常账户(Leistungsbilanz)再次增加,达到约2930亿美元,连续第四年在世界上排名第一。该数额远远超过排在第二名的日本1940亿美元和第三名的中国1830亿美元。也就是说,德国是长期的贸易顺差大国,出口能力远比中国和日本还要强。法国呢,别看货物贸易是逆差,但服务贸易顺差超过300亿欧元,也是一个严重依赖服务型消费等对人口流动需求巨大的国家。
在这种背景下,欧盟从根本上来说,必须要站在捍卫多边主义的立场上,这本身就决定了欧盟的政治外交立场。美国有明确的“敌人”和“朋友”,并要求“朋友”要视自己的“敌人”为敌人,也就是不支持美国,即是反对美国。美国这种逻辑,对于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可能是有效的,而对于欧盟,尤其是德法这样的国家来说,可能就是一种羞辱。
我举个例子,比如法国,早在1964年就率先跟中国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这是西方大国里面的第一个,当时大家把这次事件,称作“外交核炸弹”。要知道当时中国正处在美苏双“夹击”状态,法国跟中国的建交,意味着同时得罪了美国和苏联。更重要的一点是,法国跟中国建交的时候,中国还没有爆炸原子弹,直到中法建交十个月后,中国才炸响了第一颗原子弹,也就是说当时中国也还不是实质意义上的核大国,经济也还处在封闭状态,对法国的现实利益也不大,法国还是愿意跟中国率先建交。
更牛的是,当时法国的戴高乐还在1966年的时候退出北约(1992年重新加入,而当时苏联已经解体)。时至今日,法国依然拥有独立的军事系统和核战略体系,这个都是独立在北约之外的存在。